關于印發《揭陽市201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揭陽市201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揭陽市國土資源局
2015年4月8日
揭陽市201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防止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和《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災害發生的基本規律,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指導思想:以突發地質災害防御工作為重點,緊緊圍繞受威脅的人口集中區和居民點以及重要設施進行防治部署,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工作原則:地質災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講究實效的原則。
二、地質災害現狀、特征與誘發因素
(一)地質災害現狀
據2014年底排查統計,全市查明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267處,威脅人口32070人,潛在經濟損失38525萬元,其中威脅100人以上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39處,威脅人口21532人,潛在經濟損失29756萬元。
(二)地質災害的主要特征
我市屬典型多雨、暴雨型地質災害易發區。災害主要發生在汛期,以突發性的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為主。2014年我市共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5宗(均為崩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8萬元,幸無人員傷亡。
(三)地質災害誘發因素
1、地質環境因素。我市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丘陵巖性以花崗巖為主,風化殘積層厚度大,土質松散,遇水易崩解;西北部山地揭西良田鄉一帶,地形地貌復雜,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存在沉積碎屑巖與花崗巖接觸的軟弱結構面;具有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地質環境條件。
2、氣象因素。我市地處廣東東部沿海,暴雨臺風天氣頻發,強降雨和連續降雨是引發地質災害的重要因素,全市地質災害以汛期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為主。
3、人為因素。我市正處在發展的提速期,大型工程、基礎設施等項目較多,特別是在建鐵路、高速公路、縣鄉公路建設等工程活動強度大,對地質環境擾動強烈易引發地質災害。此外,山區農村建房選址不當、對斜坡不合理開挖或加載等也容易引發地質災害。
三、我市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一)重點防范時期
降雨量是地質災害最重要的誘發因素,我市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每年汛期(4~9月份),降雨量約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特別是6~8月份,臺風及強降雨容易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根據揭陽市氣象臺的預測,我市2015年總降雨量正常略偏少,約為1700~2100毫米,汛期(4~9月份)降雨量約為1500~1800毫米,其中前汛期(4~6月)雨量接近歷年平均,約為650~850毫米,后汛期(7~9月)雨量偏少,約為700~900毫米;登陸或影響我市熱帶氣旋2~3個,接近常年。根據降雨趨勢預測,結合我市地質環境條件分析,我市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主要是6~8月份的主汛期。這段時間內,在臺風和強降雨、連續降雨等突發氣象條件下,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應加強對各重要隱患點及危險區段監測防范,必要時應采取臨時緊急避讓措施,避免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
(二)重點防范區域
1、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地區。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域主要位于我市西北、西南等低山高丘區,重點防治的區域:(1)揭東區玉湖——新亨滑坡、崩塌重點防治區;(2)揭西縣西部上砂鎮滑坡、崩塌重點防治區;(3)揭西縣西北部五云鎮——良田鄉滑坡、崩塌重點防治區;(4)揭西縣河婆鎮——南山——灰寨一帶崩塌重點防治區;(5)揭西縣北部龍潭——南山——五經富——京溪園不穩定斜坡、滑坡、崩塌重點防治區;(6)普寧市大坪——船埔——高埔泥石流、滑坡、崩塌重點防治區;(7)洪陽——廣太——梅云不穩定斜坡、崩塌重點防治區;(8)后溪——高埔——東港滑坡、不穩定斜坡、崩塌重點防治區;(9)普寧市下架山——軍埠地裂縫重點防治區;(10)惠來縣惠城鎮、隆江河沿岸、S236沿線崩塌、不穩定斜坡重點防治區。主要防治措施:一是嚴格控制和限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土地的建設開發利用、隨意切坡等行為;二是對已發生災害的采取避讓、監測、工程和生物等防治措施。
2、主要交通干線。山區鐵路、各級公路多數處于地質災害易發區,沿線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汛期更需要加強防范。主要道路有:省道S238線揭西——雙嶺路段、揭西縣境內的縣級公路098、094線;惠來河田公路省道S236線;以及山區鎮、村級公路等高陡邊坡治理滯后或不到位路段,需重點防范滑坡、崩塌地質災害。主要防治措施:采取監測、工程防護和生物等措施加以防治。
3、其它地質災害容易發生區域。(1)易受風暴潮襲擊誘發地質災害的區域:惠來縣靖海鎮——神泉鎮一帶、空港區地都鎮——揭東區曲溪街道臨江一帶。主要防治措施:嚴禁過量開采河砂,采取監測、工程防護等措施治理。(2)軟土地基變形災害防治區:主要為河口三角洲沖(淤)積平原區,防范的重點為80年代以前建造地基缺乏妥善處理的房屋。主要防治措施:嚴禁居民和企事業單位強采超采地下水,新建建筑物采取樁基礎等工程措施加以防范。(3)在采礦山(石場)、位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在建工程施工。主要防治措施:汛期注意防范坡面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4)山區新建、改建的鐵路和公路,施工過程中極易誘發崩塌、滑坡,應嚴格按規程施工,加強監測防范。
四、地質災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地方各級政府首長負責制,應進一步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將地質災害防治作為執政為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地質災害防治機制。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領導機構,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領導負具體責任,要層層明確責任,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職責,加強溝通和協調,廣泛動員各方力量,整合運用各方資源,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格局。
國土資源部門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牽頭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應急治理及搶險救災工作;認真履行轄區內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和巡查督查職責,督促有關部門及時將“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發放到各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受威脅群眾手中;根據氣象部門預報,在連續降雨和強降雨天氣加強檢查、跟蹤督查。氣象部門要加強天氣監測,準確及時提供雨情等氣象信息,并與國土資源部門一起做好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水務部門具體負責做好所屬水庫和河道兩側等水利設施管理范圍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嚴防地質災害危及水庫和河道安全,并引發次生災害。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做好鐵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交通沿線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旅游部門要掌握旅游風景區地質災害點情況,負責做好相關的防治工作。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做好中小學校址,特別是高陡邊坡附近校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治工作。建設部門負責對可能引發滑坡、崩塌地質災害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其他部門要各負其責,積極配合做好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工程建設等人為因素引發或可能引起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負責”的原則,由工程建設單位將預防、監測、治理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當地政府要做好監督、檢查工作。
(二)認真研判地質災害形勢,制訂年度防治方案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要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的規定要求,在總結上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基礎上,組織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水務、交通運輸、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門,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全面排查,詳細摸清本行政區域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布、類型、規模、穩定性、危害性及主要誘發因素等實際情況,認真編制和落實本行政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經本級人民政府(管委會)批準實施,并報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水務、交通運輸、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門對管轄區段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逐一修改完善 “防災預案”,不斷提升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防災避險明白卡”,豎立警示標志,并落實防災責任單位、防災責任人及監測預警人員,將防災工作、防災責任落到實處。在發生險情時,做到有明確的報警信號、人員緊急撤離路線、臨時安置場所,能高效有序地組織搶險救災工作,把災害損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三)加強宣傳教育,全面推進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工作
我市地質災害點多面廣,發生條件比較復雜,要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宣傳欄、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使廣大群眾認識地質災害前兆,學會預防、避讓地質災害,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抗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地質災害監測人員、防災責任人的業務培訓,努力提高監測和預報水平。群測群防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一種最有效的手段,積極推進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有制度、有機構、有經費、有監測、有預警、有評估、有避讓、有宣傳、有演練、有效果)建設,更新完善以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全市所有已知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排查過程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均要納入群測群防體系,要針對人員變化情況,逐個落實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員。對全市重要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以專群結合的方式進行監測,充分發揮專業監測機構的作用,確保地質災害預警響應工作職能到位、規范運行。
(四)強化應急管理,全面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能力
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堅持“政府領導、部門聯動、屬地負責”的原則。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各項要求,根據預案中各相關單位的職責分工及人事變動等情況,及時調整完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體系。不斷提高應急物資裝備保障能力,為保證當突發地質災害發生時,確保人員反應及時,裝備保障有力。各鄉鎮(街道)要針對各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特點制訂個性化的單點應急預案。重要地災點應組織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演練,確保出現臨災前兆時監測人員能及時發出預警信號,群眾能按確定的轉移路線轉移避讓并到達臨時避讓場所,各有關部門能按應急預案規定的應急方案開展應急工作。
(五)突出重點,認真抓好汛期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落實汛期值班、應急處理等有關制度。(1)汛期值班制度。在汛期各有關單位必須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方便信息的上傳下達,做到責任到人,值班到位。(2)汛期巡查監測制度。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堅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要及時處置,劃定危險區,設置警示標志,明確防災范圍、責任人和監測人,并組織受威脅群眾撤離。(3)預報預警制度。各級國土資源、氣象、“三防”等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合作,及時做好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將地質災害預報(警)信息及時向社會發布。(4)災情速報制度。當出現險情或災情時應立即將:發生的地點和時間、地質災害類型、災害體的規模、可能的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等向當地人民政府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5)應急處理制度。接到災情后,地質災害防治領導機構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相關人員要在第一地時間趕赴現場,采取措施,防止災情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六)積極籌措資金,加快消除地質災害隱患
各級政府要將地質災害防治費用納入財政保障范圍,根據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際需要,結合省搬遷治理目標及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要求,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確保地質災害隱患治理、監測預警、調查評價等防治工作有可靠的經費保障,逐步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和搬遷工作,從根本上消除災害隱患。
各級政府要積極探索運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地質災害防治,逐步形成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新機制,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搬遷、治理進度。
(七)加強監管,控制發生地質災害源頭
要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范和治理工程有關制度。對重要建設工程項目,項目建設單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任何工程建設,均應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三同時”制度,經評估認定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工程,必須配套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其設計、施工和驗收工作應當與主體工程相關工作同時進行。加強工程的監督管理,嚴禁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進行爆破、削坡取土和從事其他可能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活動,從源頭上控制或減少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
附件:揭陽市威脅100人以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一覽表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抄送: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市委辦公室、市
府辦公室,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
(分局)。 |
揭陽市國土資源局辦公室 2015年4月8日印發 |
排印:陳冬冬 校對:王亦剛
附件:
揭陽市威脅100人以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一覽表 表:1
市 |
縣(市) |
序號 |
隱患點(片)位置 |
災害
類型 |
坐標
(經緯度) |
災害體
規 模 |
災害特征 |
威脅對象 |
預防要求
及防治對策 |
|
穩定性 |
危險性 |
|||||||||
揭
陽
市 |
普
寧
市 |
1 |
普寧市梅林鎮磜頭村 |
崩塌 |
115°52′59″
23°18′01″ |
中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成立防災領導小組,制定應急方案,加強汛期監測,落實群測群防,明確責任人,落實搬遷避讓或工程治理措施 |
2 |
普寧市梅林鎮
鳳池村鳳池 |
崩塌 |
116°00′09″
23°15′09″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
3 |
普寧市船埔鎮
西溪村西溪 |
崩塌 |
115°50′09″
23°14′41″ |
中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
4 |
普寧市船埔鎮
席草湖 |
滑坡 |
115°52′32″
23°16′10″ |
小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
5 |
普寧市里湖鎮
龍興村龍興 |
滑坡 |
115°55′05″
23°20′15″ |
小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
6 |
普寧市里湖鎮
寨洋村三方 |
滑坡 |
115°57′13″
23°18′15″ |
中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
7 |
普寧市里湖鎮
古嶺村雨亭 |
崩塌 |
115°55′11″
23°21′07″ |
小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
8 |
普寧市里湖鎮
白水磜村石人 |
崩塌 |
115°53′44″
23°21′15″ |
中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
9 |
普寧市大坪鎮
善德村青山下 |
泥石流 |
115°48′24″
23°14′32″ |
小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
10 |
普寧市大坪鎮
大坪村下徑子 |
崩塌 |
115°50′29″
23°10′39″ |
中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
11 |
普寧市高埔鎮
葵坑村葵坑 |
崩塌 |
115°58′55″
23°11′08″ |
中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揭陽市威脅100人以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一覽表 表:2
市 |
縣(市) |
序號 |
隱患點(片)位置 |
災害
類型 |
坐標
(經緯度) |
災害體
規 模 |
災害特征 |
威脅對象 |
預防要求
及防治對策 |
|
穩定性 |
危險性 |
|||||||||
揭
陽
市 |
普
寧
市 |
12 |
普寧市下架山鎮
橫溪村新鄉 |
地裂縫 |
116°14′12″
23°15′47″ |
特大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成立防災領導小組,制定應急方案,加強汛期監測,落實群測群防,明確責任人,落實搬遷避讓或工程治理措施 |
13 |
普寧市軍埠鎮
軍老村、軍新村等 |
地裂縫 |
116°15′42″
23°15′42″ |
特大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
揭
西
縣 |
14 |
揭西縣良田鄉
金坑村竹坑自然村 |
崩塌 |
115°48′28″
23°31′47″ |
小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
15 |
揭西縣良田鄉
河水村西側山坡 |
滑坡 |
115°50′24″
23°35′31″ |
中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
16 |
揭西縣良田鄉
良田中學 |
滑坡 |
115°50′24″
23°33′27″ |
小型 |
差 |
大 |
師生、校舍 |
|||
17 |
揭西縣良田鄉
下村村宮美自然村 |
滑坡 |
115°50′30″
23°32′52″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
18 |
揭西縣良田鄉金坑村坪上自然村大建崠 |
滑坡 |
115°49′01″
23°31′48″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
19 |
揭西縣良田鄉龍嶺村惹角丘崩塌 |
崩塌 |
115°51′13″ 23°34′01″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
20 |
揭西縣上砂鎮
龍山學校 |
不穩定斜坡 |
115°40′19″
23°31′15″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師生、校舍 |
|||
21 |
揭西縣上砂鎮上山村 |
崩塌 |
115°40′51″
23°33′52″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
22 |
揭西縣南山鎮
道南學校后側邊坡 |
不穩定斜坡 |
115°58′01″
23°30′27″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師生、校舍 |
揭陽市威脅100人以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一覽表 表:3
市 |
縣(市) |
序號 |
隱患點(片)位置 |
災害
類型 |
坐標
(經緯度) |
災害體
規 模 |
災害特征 |
威脅對象 |
預防要求
及防治對策 |
|
穩定性 |
危險性 |
|||||||||
揭
陽
市 |
揭
西
縣 |
23 |
揭西縣河婆街道
新建村朱盆嶺 |
滑坡 |
115°46′54″
23°29′22″ |
中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成立防災領導小組,制定應急方案,加強汛期監測,落實群測群防,明確責任人,落實搬遷避讓或工程治理措施 |
24 |
揭西縣張武幫中學
操場西側邊坡崩塌 |
崩塌 |
115°48′33″
23°25′52″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師生、校舍 |
|||
25 |
揭西縣坪上鎮尖田村尖田小學 |
崩塌 |
115°51′39″
23°25′08″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師生、校舍 |
|||
26 |
揭西縣龍潭鎮富光村樓生自然村 |
崩塌 |
115°52′25″
23°26′29″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
27 |
揭西縣金和鎮和西村楓山頂 |
崩塌 |
116°02′10″
23°26′55″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
28 |
揭西縣金和鎮
南橋中學 |
崩塌 |
116°02′43″23°26′17″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師生、校舍 |
|||
29 |
揭西縣京溪園鎮
粗坑村 |
崩塌 |
115°59′06″
23°34′40″ |
小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
30 |
揭西縣錢坑中學分校 |
崩塌 |
115°59′50″
23°22′53″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師生、校舍 |
|||
31 |
揭西縣京溪園鎮
大嶺下學校 |
不穩定斜坡 |
116°02′46″
23°31′59″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師生、校舍 |
|||
32 |
揭西縣塔頭鎮
闊園小學 |
崩塌 |
116°05′42″
23°29′44″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師生、校舍 |
|||
惠來縣 |
33 |
惠來縣隆江鎮尾寮村 |
崩塌 |
116°06′40″
23°03′41″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揭陽市威脅100人以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一覽表 表:4
市 |
縣(市) |
序號 |
隱患點(片)位置 |
災害
類型 |
坐標
(經緯度) |
災害體
規 模 |
災害特征 |
威脅對象 |
預防要求
及防治對策 |
|
穩定性 |
危險性 |
|||||||||
揭
陽
市 |
惠
來
縣 |
34 |
惠來縣隆江鎮
頭寮福坑新村 |
滑坡 |
116°05′34″
23°04′34″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
成立防災領導小組,制定應急方案,加強汛期監測,落實群測群防,明確責任人,落實搬遷避讓或工程治理措施 |
35 |
惠來縣惠城鎮
將軍湖村 |
崩塌 |
116°15′33″
23°07′07″ |
中型 |
差 |
大 |
村民、房屋 |
|||
36 |
惠來縣惠城鎮
河田小學 |
崩塌 |
116°11′15″
23°06′27″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師生、校舍 |
|||
37 |
惠來縣惠城鎮
后洋小學 |
崩塌 |
116°11′48″
23°03′48″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師生、校舍 |
|||
藍
城
區 |
38 |
藍城區桂嶺鎮
福崗村池尾 |
崩塌 |
116°14′08″
23°33′53″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師生、校舍 |
||
39 |
藍城區月城鎮
雙河村象頭 |
崩塌 |
116°16′28″
23°34′42″ |
小型 |
較差 |
較大 |
村民、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