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經省政府同意并印發實施。《規劃》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發展思想,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全省“十三五”時期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規劃》在總結“十二五”時期廣東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分析了“十三五”時期廣東面臨的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形勢,并明確了11項主要任務、7項重點領域防災減災工作、7項基礎工程。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防災減災目標: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工作報告;建成省、市、縣、鎮四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確保自然災害發生8小時之內受災人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年均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控制在1.3%以內,年均每百萬人口因災死亡率控制在1.3以內。
提出11項主要任務
《規劃》提出完善防災減災救災法規制度、健全防災減災救災管理體制機制、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管理能力建設、加強自然災害應急處置和恢復重建能力建設、加強自然災害防御工程建設、加強防災減災救災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健全防災減災救災資金物資保障體系、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發揮市場機制的防災減災救災作用、加強防災減災宣教與科普、推進防災減災救災區域合作和國際交流等11項主要任務。
其中,在健全防災減災救災管理體制機制中,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的主體責任,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充分發揮各級減災委員會對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作用,發揮主要災種防災減災救災組織指揮機構的防范部署與應急指揮作用。在加強自然災害應急處置和恢復重建能力建設中,建立健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機制,對接精準扶貧政策,結合危房改造工程,及時對因災倒損民房實施重建和修復,對受嚴重地質災害隱患威脅民房實施避險搬遷,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中,建立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機制和協作平臺,完善購買社會力量參與常態減災、應急救援、災害救助、醫療救治、心理干預、宣傳教育、災害演練、恢復重建等工作機制。
明確7項重點領域防災減災工作、推進7大基礎工程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7項重點領域防災減災工作,包括水利防災減災體系、城鄉地震災害風險防控體系、海洋綜合減災、地質災害搬遷與治理、“互聯網+氣象服務”、交通運輸防災減災、電網防災減災,全面提高廣東省綜合防災減災能力。
《規劃》還提出推進7大基礎工程。其中,針對“基層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工程”,《規劃》明確,到2020年,全省室外固定應急避難(護)場所不少于3805處,容納人數不少于2276萬人,有效面積不少于6828公頃;室內應急避難(護)場所不少于5938處,容納人數不少于387萬人,建筑面積不少于1548萬平方米。進一步健全市、縣、鎮三級應急避難(護)體系,市、縣、鎮及村室內外應急避難(護)場所的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建成便捷、完善的應急疏散通道網,全省應急避難(護)綜合能力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在“政府巨災指數保險工程”方面,在廣東省巨災保險試點取得成功經驗基礎上,加快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在全省各地級以上市全面鋪開巨災指數保險。以省政府作為投保人,以各地級市政府作為被保險人,全面鋪開政府巨災指數保險,強化對巨災指數保險的財政支持力度,切實提高應對自然災害能力。
在“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工程”方面,新建省、市、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庫以及多災易災鄉鎮、城鄉社區救災物資儲備點(室)。其中,縣級救災物資儲備中心倉庫項目包括完成翁源、始興、電白、陽山4個縣的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建設,實現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全覆蓋。
其他基礎工程還包括:自然災害風險調查與評價工程、隱患治理和災后恢復重建工程、自然災害綜合信息服務系統、防災減災宣傳教育與科普工程。
來源:廣東民政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