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流沙還只是一個遠距縣城20千米的邊遠小圩集,國民黨二區區署盤踞于圩中。解放,那一場地覆天翻的大變革過后,流沙成為新普寧的縣城,從此一路昂首闊步走來——
「歷史回放」
邊縱鏖戰5月,3次解放流沙
1949年2月17日,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解放河婆之后,自西向東隨榕江南河順流方向追擊敵人,于4月28日解放了鯉湖(今里湖),隨后,大軍向普寧縣城洪陽推進。
然而,作為潮汕地區西部一個縣城,洪陽與北部的揭陽縣城相距不遠,形成掎角之勢,國民黨反動派趕緊屯兵駐扎,妄圖阻止解放軍進軍步伐。
普寧市關工委副主任、普寧市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普寧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共普寧黨史》一書主編王宋斌,在談及1949年洪陽和流沙解放的歷史時,用了“戰斗激烈”一詞,他并說,洪陽歷經兩次解放,流沙歷經3次解放,是揭陽地區3個縣城解放中最為激烈的地區。聽著這位年屆七旬的老干部詳述普寧老、新兩個縣城解放的經過,當年,解放軍戰士完全是拼著生命英勇頑強地戰斗,才換來了最后勝利的。
1949年4月30日晚,也即鯉湖解放兩天后,駐流沙的普寧、潮陽縣保安營和流沙警察所武裝共250余人,倉皇逃往潮陽,國民黨培植的流沙六八鄉聯防隊也被解放的槍聲嚇破了膽,慌慌張張自行解散了。5月1日中午11時半,在嘹亮的歌聲和雄壯的進軍號中,邊縱二支九團分三路縱隊,邁著整齊矯健的步伐,穿過熱烈歡迎的人群進入流沙市,流沙宣告解放。
至此,解放軍從棉湖、鯉湖、流沙對普寧縣城形成了西、西南、南三面包抄之勢,5月14日拂曉前,邊縱二支打響了攻城的戰斗。城中的國民黨守在德安里和麻風寮炮樓中負隅頑抗。激烈戰斗持續至黃昏,為避免打消耗仗,二支參戰部隊撤退至林惠山十三鄉一帶,但依然保持對縣城的包圍。
5月20日,邊縱二支主力解放惠城,惠來成為潮汕第一個全境解放的縣。國民黨害怕再丟普寧縣城,趕緊派出力量增援普城駐軍。
7月13日晨4時,解放軍第二次攻城戰斗開始。但因對敵估計不足,且天下暴雨,貽誤戰機,攻城至晚9時未克,又接到國民黨臺灣新軍從峽山竄向普城支援的情報,攻城各團主動撤離陣地。
7月15日晚,國民黨搬來的救兵臺灣新軍十八軍十一師劉鼎漢部400多人從潮陽進占流沙,流沙陷落。
國民黨占領流沙后,立即部署向普寧、揭陽兩個縣城調防。7月21日夜4時,駐池尾山湖一帶邊縱主動截擊調防敵軍,將敵軍隊伍攔腰切成兩截,敵軍前頭部分潰逃洪陽。當天,邊縱再次解放流沙。
8月16日拂曉,邊縱二、三支隊發動起第三次攻城。但敵憑借城墻、環城河、碉堡等軍事設施頑抗,攻城部隊多次猛攻,均沒奏效,形成對峙。
8月27日,被圍多時孤立無援的國民黨軍隊棄城往揭陽逃命。當晚解放軍入城接管,洪陽解放。
8月30日,國民黨胡璉兵團800多人從潮陽往普寧進攻,再次進占了流沙、洪陽。隨后,國民黨集中3000多兵力分兵五路進犯大北山。在敵人強大火力進攻下,邊縱采用揚長避短戰術,與敵周旋,牽制敵軍,在多次圍殲中逐個消滅敵人。
10月11日晚,在南下解放大軍勢如破竹的震懾下,國民黨剩下駐守流沙的兩個師乘夜撤走潮陽。
12日晨,邊縱二支隊開進流沙,普寧全境解放。
「滄桑巨變」
小集市建為新縣城,再蝶變成商貿名城
70年前的5月1日,流沙第一次解放的當天,在流沙河南岸的平湖村,一座藏于高樓后面的古祠堂——黃氏有祖祠,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二支隊指揮部駐扎于此,開始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籌建工作。
當年7月1日,普寧縣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縣長陳煥新辦公室以及縣政府機關均設于祠堂里。雖然其時普寧縣城還被國民黨占據,但流沙已經成為紅色普寧的行政中心。
流沙南街道平湖村黃氏有祖祠。1949年7月1日,新生的普寧縣人民政府于此成立。阿 龍 攝
普寧全境解放后,原為惠來縣屬地的南陽山區劃入普寧,在整個新普寧的版圖上,洪陽的位置上變得趨于東北部,而流沙則趨于中心地帶。
縣委縣政府把流沙定為新縣城,還出于三方面考慮:其一,流沙革命基礎好,1924年9月就成立普寧縣農民協會,是廣東省最早成立農會的6個縣之一;其二,是抗日戰爭時期潮汕地方黨的領導中心,并建立流沙區抗日民主政府;其三,流沙緊靠大南山革命根據地,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即轉移上山的地方。對比洪陽老縣城,這些條件都具有獨特優勢。
正因此,由這片紅土地上夯實了誕生出的新政權,開始以全新的姿態來建造出一個新的縣城、一片新的天地。
成為縣城的70年,流沙由小集市成為大鎮區,再逐步成長為縣級市市區,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52年,普寧縣人民政府從平湖村遷至流沙河北岸的流沙(今普寧市機關辦公大院)辦公時,當年的普寧新縣城建成區不足0.1平方千米,人口僅1725人。新縣城建成區充其量也就是縣機關辦公大院周圍的那么一丁點兒地盤,其他的還都是廣袤的農田。
新生的人民政府幾乎就是白手起家般地筑起一個城來的。新縣城一步一步地向周邊擴展,新居民區在流沙大道兩旁和流沙河兩岸建了起來,公園、學校、工廠、車站、醫院,凡是縣城必須有的,縣委縣政府都以縣城的標準來建設。1957年,當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流沙城已經成長為樣樣俱全的小城鎮了。
改革開放為流沙的快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一批批趕著好政策的人洗腳上田,來到縣城創業、經商,經營藥材的,開辦服裝廠的,銷售各種農產品的……流沙逐步成為潮汕地區一個商貿活躍的地區,南來北往的各樣貨物夾雜南腔北調的普通話,讓這個年輕的縣城成為商海一方熱土。
改革開放也讓流沙城快速長“胖”長“高”,城鎮化步伐加快,毗鄰縣城的近郊農村在10幾年間,農田變身商住區,而城中的低矮平房也逐漸被高樓所代替,流沙河兩岸、流沙大道兩旁聳起了一座座高樓。
普寧市區新貌。鄭楚藩 攝
1993年普寧設為縣級市,流沙的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了。2000年12月,流沙鎮析為流沙東、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4個街道,相鄰的池尾鎮也改建為街道,并入普寧城區。2013年,燎原、大南山兩鎮改建為街道,普寧城區面積擴充至7街道。
如今,普寧城市聚集度高,中心城區規劃面積145.03平方千米,市區建成區65.76平方千米,市區常住人口逾80萬人,城市公共服務配套相對完善,教育、醫療在粵東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近年來城市總體規劃、“一軸一帶”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等一大批規劃修編成果落地,進一步提升了城市開發建設的綜合效益。
以流沙市區為中心,普寧商貿流通活躍,是粵東最大的陸路口岸,是服裝、中藥材、煙草、水果、茶葉重要集散地。康美(普寧)中藥材專業市場、國際服裝城、國際商品城、時代中心、萬泰匯等商貿市場、商業中心均集中在流沙市區,其人流聚集、消費活力旺盛,電子商務發展更是迅速崛起。
據統計,2019年普寧市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5億元,增長4.5%;電子商務交易額284.7億,增長8.46%;快遞業務收入40.64億元,增長50.06%.持續活躍的商貿流通優勢煥發強大的市場吸引力和輻射力,幫助普寧有效匯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發展新興業態等方面先人一步,更好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流沙,70年前那個僅有1725人的新置小縣城,如今已經成長為揭陽地區一個次中心城市,70年的滄桑巨變,寫不盡她的鮮艷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