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洲av无码放荡人妇网站,中文字幕乱码视频32,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播

揭陽市人民政府

austaad.com

揭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揭陽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
來源:本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9-11-27 16:08:20 瀏覽次數:- 【打印】 【字體: 分享到:


揭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揭陽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


揭府辦〔2019〕42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揭陽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1年)》已經市政府六屆4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反映。

                     

    揭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9月23日                                



揭陽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實施方案

2019—2021年


  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方案的通知》(粵府〔2017〕133號)、《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0年)的通知》(粵府〔2018〕105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18〕48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我市政務服務、政務信息化工作現狀和存在問題

(一)現狀

1.政務服務體系全面建成

1)頂層設計:市委辦公室、市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關于加強我市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和<揭陽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方案>的通知》(揭委辦發〔2012〕33號)提出:“打造粵東審批項目最少、環節最簡、效率最高、費用最低、服務最優的政府辦事機構,建立一個集中辦理、依法辦理、高效辦理、陽光辦理、溫馨辦理的綜合政務服務平臺”“全力打造行政審批、資源配置、公共服務、政務公開、效能監察‘五位一體’的綜合性政務服務平臺,構建市、縣(市、區)、鎮(街)、村(居)四級政務服務網絡”。

2)四大板塊:實體服務大廳、網上智能服務、市民服務熱線、公共資源交易。

3)五級聯動:省—市—縣—鎮—村五級聯動服務平臺。

2.信息化統籌到位

1)省內率先組建市電子政務管理辦公室,統籌建設管理全市電子政務。2011年,我市在整合原市信息產業局承擔的政府政務信息網絡建設和管理的職責基礎上,組建了揭陽市電子政務管理辦公室。主要承擔指導、協調、管理全市電子政務工作,包括負責編制全市政務信息化建設規劃并組織實施、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推進、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管理、市級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的建設管理、協調全市電子政務網絡資源的整合及共享等。

2)市級政務機房、全省政務云揭陽節點已基本搭建起來,政務外網覆蓋到鎮(街)村(居)。2013年,我市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在市機關辦公大院2號樓建設了市級政務機房,目前各項系統運行正常、穩定。我市電子政務云平臺獲得省的支持建設,由省統一管理。目前省支持云平臺已建成并通過驗收,正常開展各項應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市新建設的政務信息化應用均可部署在該平臺上,目前已部署的系統主要有: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市電子證照系統、市信息安全協調工作系統、揭陽文明網、市商事主體經濟數據動態分析服務平臺和市市場監管信息平臺等。

3)全市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實體大廳和網上大廳覆蓋到鎮(街)村(居)。根據“一門式一網式”改革要求,我市在揭陽市行政審批平臺的基礎上建成了全市統一申辦受理平臺,作為實體大廳和網上大廳辦事的唯一出入口,各縣(市、區)也全面使用市統一申辦受理平臺,解決了業務系統重復建設、頻繁對接,服務標準不統一,辦事數據不同源、不共享、不同步的問題。全市10個縣(市、區)、94個鎮(鄉、街道)、1627個村(社區)均建成了公共服務中心和網上辦事站(點)。

4)全市統一設立“12345”市民服務熱線電話,基本實現“一號對外”。我市統一設立“12345”市民服務熱線電話,目前已整合62個單位、38條熱線,統一受理各類咨詢、投訴、舉報、建議、求助等非應急民生事項。拓寬熱線服務渠道,開通了12345微信、網頁、手機APP等應用;完善熱線平臺服務體系至鄉鎮(街道)一級,搭建了市、縣、鎮三級平臺。

5)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平臺已經建成,并已開展網上中介服務超市交易業務。按照國家、省有關工作要求,我市在整合本市范圍內各級政府及有關單位設立的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基礎上,按照國家規范構建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主要包括:土地與礦業權網上交易系統、政府采購交易系統、產權交易系統、建設工程交易系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門戶網站、辦公系統、保證金管理系統。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已上線運行。

6)較好完成了全省統一部署的政務信息化建設工作。在省的統一部署下,目前,我市已按要求完成了政務服務網改造、政務服務事項“十統一”梳理、政府門戶網站集約化改造和部分高頻應用事項入駐“粵省事”微信小程序等工作 。

7)建成了四證聯辦系統和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15年,我市推動了“四證合一”商事登記改革,將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國、地稅)、法人代碼證合為一張營業執照。我市已于2017年建成了揭陽市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平臺,即將按省的統一部署投入使用。

8)較早嘗試采用“管運分離”模式進行系統建設和維護。我市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和12345市民熱線服務平臺基本采用“管運分離”的運作模式,由原市政管辦作為業主進行建設和運作管理,日常的維護工作外包給社會機構負責。

3.運作比較成熟

1)政務服務水平較高。5年來,市政務服務中心實體大廳共受理政務服務事項428萬宗(含公安交警、社會基金兩個分中心),網上大廳共受理業務25萬宗。12345市民服務熱線話務量48萬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共完成各類交易項目2032宗。

2)12345市民服務熱線服務質量得到肯定。在北京零點與上海聞政共同發起的D3方評估平臺監測中,2017年下半年,揭陽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在全國334個城市中綜合排名第33位,服務水平第31位,榮獲“駿馬獎”;2018年下半年綜合排名第6位、服務水平排名第25位,榮獲“先鋒獎”。

3)政務外網網絡覆蓋到鎮(街)、村(居)。我市電子政務外網系統按照“省—市—縣(市、區)—鎮(街)”的主架構進行建設,橫向基本覆蓋市直單位,縱向上連政務外網平臺省級節點,下連10個縣(市、區)政務外網平臺區縣級節點,并延伸覆蓋至鎮(街)、村(居)。

4)建成全市統一申辦受理平臺。我市按照國家和省規范標準建成全市統一的申辦受理平臺,截至2017年,榕城區、揭東區、普寧市、揭西縣、惠來縣、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產業園、空港經濟區已全面使用市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實現全市政務大廳系統集約化一體化,有效解決了重復建設、服務標準不統一、數據不同源、不共享、不同步等問題。

5)信息化人才優勢明顯。原市政管辦下屬事業單位——信息技術中心在編人員共6人,其中2個信息技術中級職稱,3個網絡工程中級職稱,1個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高級職稱。原市電子政務辦共有8名人員具有中級職稱,其中5名人員具有信息化專業相關的網絡工程師資格證書。

(二)主要存在問題

1.信息化系統建設分散,集約化程度低。目前,市直大部分單位信息化系統仍采取傳統的自建模式,各單位根據自身業務需求或上級要求分別建設封閉的信息化系統,這些信息化系統分散孤立、集約化程度較低,甚至部分系統的功能相似度較高卻未能統籌整合,造成硬件設施、軟件系統、日常運維等重復投資情況比較嚴重。不同的系統產生了各自的數據庫和操作系統以及獨自開發的應用軟件和用戶界面, 彼此完全獨立, 不僅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也會因自建數據庫技術規范和數據標準不統一等原因對整合帶來極大的阻礙。

2.政務數據分散,整合程度和共享意愿低。分散建設的信息化系統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島,造成數據資源由各單位分頭控制、條塊分割,大量數據以離散、毫無關聯的方式沉淀在各單位系統中, 并被視為單位自有資產, 不愿意與其他單位共享, 數據資源無法統一開發利用, 應用和服務水平低。各單位以自建信息化系統為重心逐級落實要求和推廣采集數據,基層終端用戶要同時落實多個單位的要求,重復錄入數據。

3.各單位信息中心小而散。由于傳統自建系統模式需要部分單位配套建立內設信息化管理機構——信息中心,然而單位內部的信息中心人員一般編制數量少,專業化程度不高,甚至有的技術部門被邊緣化,因此我市目前亟需打造一支管理集中化、技術專業化、服務市場化的高端精銳IT隊伍。

4.協同辦公水平低。目前我市還未建設協同辦公體系,部分單位通過自建或者租用的方式推行使用辦公自動化系統,但仍局限于內部辦公流程使用,對外僅開放收發文功能,部門間協同辦公水平較低。

二、“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基本思路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和“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要求,在全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框架下,以人民為中心,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以數據為驅動,以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目標,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智能技術,利用我市政務服務頂層設計科學、信息化統籌到位、運作比較成熟的優勢,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建設,構建一體整合大平臺、共享共用大數據、協同聯動大系統,打造一體化高效運行的“整體政府”。對內逐步打通政府各部門的信息孤島和政務藩籬,提高政府內部協同辦公能力,切實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對外著力解決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提供標準化、信息化、扁平化、透明化、均等化的政務服務,為企業群眾辦事創業提供最大便利,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二)建設思維

一是服務思維。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轉變審批意識為服務意識,著力營造“便民、高效、陽光、溫馨”的政務服務環境,提高企業和群眾辦事的便利度。二是數據思維。以大數據為核心,統籌整合,共建共享,提高跨部門政務業務協同程度,讓“數據多走路、群眾少跑腿”。三是流量思維。以流量來判斷網上辦事大廳、手機APP乃至“數字政府”建設的成效,努力提高政務服務智能化和輕型化程度,讓企業和群眾辦事觸手可及。四是系統思維。按照“統籌、整合、共享、協同”的原則,著力建設標準化、信息化、扁平化、透明化、均等化的政務服務體系,高標準打造全市一體化、集約化、協同化的“數字政府”。

(三)建設模式

“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實行“3+3+3”模式,即依托省統一建設的政務云平臺、政務大數據中心、公共支撐平臺三大基礎資源平臺,通過“粵省事”微信小程序、廣東政務服務網、協同辦公三大應用平臺,為群眾、企業、政府部門三大群體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四)基礎支撐

根據全省一盤棋的思路,我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基礎支撐平臺由省按統一標準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我市在省的統一部署下組織開展應用,主要包括:

政務云,為“數字政府”提供有效的計算能力支撐。“數字政府”云平臺按“1+N+M”的布局規劃建設,即“1”個省級政務云平臺、“N”個特色行業云平臺、“M”個區域級和地市級政務云平臺,為各類業務應用提供安全、穩定、可靠、按需使用、彈性伸縮的云計算資源能力。

大數據中心,為“數字政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大數據中心匯聚了各部門數據、地區數據、行業數據,形成政務大數據資源池,實現數據資源開放利用,通過數據治理提升數據質量和價值,提升數據管理水平。

政務網,為“數字政府”提供通暢的網絡通信環境。按“同架構、廣覆蓋、高可靠、富能力”建設思路,電子政務網絡覆蓋省、市、縣、鎮、村五級,對接整合各部門業務專網,為“數字政府”提供統一、高速、穩定、安全、彈性的網絡通道。

  應用支撐平臺,為“數字政府”提供必要的應用支撐。包括:省統一身份認證中心、可信電子證照系統、非稅支付平臺、社會信用公共平臺、移動政務應用平臺、數據共享平臺、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智能客服平臺等。

(五)建設目標

“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根據省的工作部署要求,我市第一階段(2019—2021年)主要目標任務是:

1.企業開辦時間再減一半,項目審批時間再砍一半,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

2.壓縮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時間,市直單位行政許可事項承諾辦理時限較法定辦理時限壓縮50%以上。

3.力爭做到高頻事項“最多跑一趟”“只進一扇門”,實現80%高頻服務事項掌上辦。市縣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超過70%。

4.通過省統一身份認證、證照庫、非稅支付,推進一次登錄、全省通辦、刷臉辦事、掃碼繳費,最終實現足不出戶即可辦事。

5.消除現有各類信息孤島,實現數據資源共建共享。

6.降低政務信息系統開發運行成本和運維管理成本。

7.打造和推廣“數字政府”便捷政務服務,建立超過100個維度的自然人、法人數據“畫像”,為企業群眾主動提供個性化、智慧化的政務服務。

8.推進全社會大數據開發利用, 推動基于大數據分析應用的新業態蓬勃發展,實現以“數字政府”建設引領“數字揭陽”“智慧社會”發展。

三、“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任務

在省的統一框架和部署下,統籌推進我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建立“管運分離”的管理架構,突破傳統業務條線垂直運作、單位內循環模式,以系統對接、數據整合、應用集成和服務融合為目標,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以業務協同為主線,以數據共享交換為核心,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整體型“數字政府”業務體系,聚焦各地、各單位核心業務職能,不斷推動業務創新和改革。

(一)推進政務信息化建設體制改革

1.明確管理機構。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作為我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的行政主管機構,負責貫徹執行國家、省關于電子政務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定我市電子政務發展政策規劃;對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實施集約化管理;對市財政資金建設的政務信息系統項目進行立項審批,加強宏觀管理和協調;向省主管部門積極爭取“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的資金、資源和技術支持;做好與市有關單位和各縣(市、區)的溝通協調工作,指導縣級政務服務數據管理機構做好縣一級“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

2.堅持一體化管理和運作。按照集約化建設原則,全市統一應用省公共軟硬件設施和支撐資源,原則上不再單獨投資建設,由省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現有業務應用和政務數據逐步完成向省公共支撐平臺遷移,在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統一框架下開展地方政務應用和服務的管理及運維。縣(市、區)原有政務云平臺按統一規范與省統一的政務云平臺對接,納入省統籌管理,原則上不再擴容。

3.整合優化市直單位政務信息化資源。一是全面整合市直各單位信息技術機構。根據省的統一部署,參照省直單位做法,對市直各單位現有的信息中心等信息技術機構進行改革,有關行政管理職能回歸機關,負責本單位的應用需求提出、項目評估、實施配合、項目驗收等職責。各單位信息化系統建設、開發、運行維護等工作納入市“數字政府”統籌安排。二是整合市直單位現有機房和IT資產。按照省關于機房設施、基礎云平臺遷移整合的工作要求,根據我市實際情況,逐步減少各單位機房設施,部分需要保留本地數據和備份數據、有特殊要求需在本地機房部署系統的,原則上可保留原機房,其他機房隨單位業務系統遷移逐步撤銷。充分統籌利用系統遷云完成后的閑置設施,凡可重復利用的軟硬件資源不再重復采購。三是推動市直單位政務信息化系統遷移上云。按省的統一部署, 根據難易程度,按照“成熟一個遷移一個”原則, 逐步推動市直各單位非涉密政務信息化系統(含各類業務系統、管理系統和辦公系統)整體遷移到統一政務云平臺,實現數據匯聚和資源共享。業務專業性強、安全要求高、數據信息量大、需要內部管理運維的系統, 應開放接口實現數據共享,逐步實現納管、遷移和升級到統一政務云平臺。原則上,市直單位政務信息化系統未按要求遷移上云或與市一體化平臺共享數據的,市財政不給予經費保障。各單位擬新建的政務信息化系統,必須按要求部署在統一的政務云平臺,否則不予立項審批。

4.完善市財政資金投資的政務信息化項目立項審批機制。市級財政性資金建設的政務信息化項目實施前需向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申報審核。政務信息化項目按規定需申報立項的,由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立項審批。除涉及新建土建工程的項目外,政務信息化項目原則上不再進行節能評估、規劃選址、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等審批手續。項目涉及非信息化建設內容的,須在項目建設方案中將信息化部分和非信息化的建設內容及投資概算分開計列,其中非信息化建設內容按有關規定執行。

5.加強縣(市、區)政務信息化能力建設。一是優化政務服務機構設置。指導各縣(市、區)原則上根據省級“數字政府”模式,依托其政務服務機構建設政府電子政務管理平臺, 承擔“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規劃和標準制定、政務需求梳理提供、監督管理等職能,配套完善規劃、項目、資金、評價管理等工作機制。在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統籌下, 加強縣級政務信息化工作力量和協調能力, 構建統一領導、上下銜接、統籌有力的全市政務信息化組織體系。二是強化數據交換共享。加強市、縣兩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互聯互通, 推進各層級政府數據對接,構建跨層級的數據應用格局。建立完善以匯聚數據為基礎的層級政府間數據共享應用機制, 大力推進通過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獲取共享數據,促進業務協同和流程優化,減少數據重復采集, 減輕群眾和基層信息負擔。逐步推進縣級平臺向市級平臺整合遷移。

6.建立“管運分離”建設運營模式。參照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模式,實行“管運分離”,堅持政府主導,通過政策引導、規范監督、購買服務、績效考核等措施加強對“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統籌協調和組織推進。加強與“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合作,推動“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在揭陽設立辦事機構或分公司,提供現場運維和技術保障等服務,為“數字政府”各項建設任務落實提供支撐。

(二)推動六大管理能力應用

1.協同辦公應用。以大系統理念,采取“省統一設計建設、部門一體化使用”的方式,依托協同辦公平臺,推動實現全市范圍非涉密公文及各種文件傳輸互通,推進政府內部業務流程整合優化、扁平高效建立移動政務應用體系,推行扁平、透明、移動、智能的辦公方式,實現一體化的公文處理、業務審批、機關事務處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經濟調節應用。創新經濟調節方式,充分整合和利用政府、社會數據資源,以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提高全市宏觀經濟各領域的監測分析、目標設定、政策制定與評估能力,強化經濟預測、預警能力,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3.市場監管應用。加快揭陽市市場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動市場監管相關數據的集中匯聚、公開發布,形成市場監管部門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聯合監管機制,實行政府負責、部門協作、行業規范、公眾參與和司法保障相結合的市場主體監管新模式,建立準入寬松便捷、風險主動發現、執法跨界聯動的多元共治市場監管體系,實現統一協作的市場監管格局,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

4.社會治理應用。適應新形勢下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加強政企合作,加快公共服務領域數據集中和共享,深化社會治理數據資源應用,促進社會協同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創新立體化的治理機制,提升社會風險預測、預警、預防、應急指揮調度能力,形成智能感知、快速反應、精準指揮、科學決策的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

5.公共服務應用。有效發揮信息化在促進公共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作用,促進信息化創新成果與公共服務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智慧健康養老、智慧教育、智慧社區、智慧旅游、精準脫貧等建設,形成線上線下協同、服務監管統籌的移動化、整體化服務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6.環境保護應用。以技術監測、數據感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創新,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建設智能、開放的環境保護信息化體系,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創新,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三)提升三大服務能力應用

1.政務服務應用。進一步推進“一門式一網式”改革,提升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服務水平、完善廣東政務服務網揭陽分廳功能,精簡審批環節、壓縮辦理時限、優化用戶體驗,力爭實現高頻事項“最多跑一次”“只進一扇門”。推動線上線下服務融合,實現政務服務“馬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窗辦”,建立多元化的政務服務模式。通過省統一身份認證、可信電子證照庫、非稅支付等,實現全省通辦、刷臉辦事、掃碼繳費,最終實現足不出戶即可辦事,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2.決策保障應用。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機制,通過有效整合政府數據和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運營商等社會第三方數據,為各級政府綜合決策提供科學、全面、準確、及時的信息支撐,適應新形勢下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

3.跨域協作應用。在省的統一部署下,以數字協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信息化和數字化為驅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良好機遇,優化揭陽營商環境,實現跨越發展。

四、“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內容

(一)優化營商環境

1.推進投資項目和工程建設項目統一服務、在線監管。在省的統一部署下,推進投資項目庫建設,加快揭陽市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應用,推動投資項目審批事項“一窗受理、并聯審批”,實行聯合審圖、多規合一,推廣承諾制信任審批和“容缺受理”,切實提高項目審批效率。逐步做到“一張表單、一套材料”完成多個事項的申辦和辦理,為投資者提供最大便利。

2.推進“多證合一”和“企業開辦”主題服務應用。在省的統一部署下,推進“多證合一”備案信息申報系統和“開辦企業一窗受理”系統應用,創新商事登記模式,簡化企業開辦流程,實現企業注冊、刻章、申領發票、備案信息補充采集等業務“一窗通辦、并行辦理”,優化銀行開戶環節,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為3個工作日以內。

3.優化不動產登記業務。以推動二手房交易登記“一窗受理、并聯辦理”工作機制為抓手,以交易登記信息化系統為支撐,進一步優化不動產登記業務,整合辦事流程,簡化材料要求,提高辦事效率,壓縮辦理時限,確保不動產一般登記5個工作日、抵押登記業務3個工作日內辦結,二手房交易登記業務全流程在5個工作日內辦結。

4.推進公共資源交易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機制,規范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事項,加快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化平臺與行政監督部門管理的電子政務系統聯通互認,持續提高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水平。推進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數據整合共享和信息公開,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分析。逐步推動全市社會中介機構代理的政府采購項目納入市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平臺進行交易,形成規則統一,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

5.推進中介服務規范管理。明確行業主管部門、中介超市管理機構和運營機構職責、規范和公布中介服務事項,強化中介機構管理,完善中介服務超市運作,推動中介服務機構進駐中介超市,建立健全中介服務超市監管機制,逐步形成統一規范、開放競爭、健康有序的中介服務市場。各單位使用財政性資金購買相關中介服務的,必須通過中介超市選取中介服務機構。

6.持續疏解各類商事服務堵點。結合國家、省企業事業單位和群眾辦事創業堵點痛點問題疏解工作,聚焦商事服務領域辦事堵點,針對市場主體在辦事過程中營業執照、清稅證明、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等材料重復提交的問題,推廣電子證照應用。加強事項辦理證明材料、填報數據的精簡、復用和共享,支撐便捷辦事應用。

7.推進人才服務優化。加強人才服務事項梳理,推動辦事流程優化。配合省加快人才網建設應用,實現人才服務事項一門受理、一網辦理、一站服務。接入“粵省事”人才服務專區應用,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實現在線申報、受理、審批的貼身服務。

8.優化科技創新業務綜合管理。通過系統整合和數據共享,實現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新型研發機構評審、企業研發補助資金核定、科技金融服務、科技項目審批等業務的全流程、一體化管理。

9.推進涉企政策精準推送和企業咨詢、訴求在線服務。依托各級政府門戶網站和企業專屬網頁,實時發布、主動推送與適用企業相匹配的涉企政策,為廣大企業提供找得到、看得懂、用得起的政策信息服務。

10.擴展營商環境主題服務應用。推進市場監管應用,開展跨境貿易、納稅、獲得電力等主題服務,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二)提升民生服務水平

1.公安類堵點疏解。通過梳理優化服務事項、簽發電子證照、共享應用人口信息、復用身份證明材料等方式,重點解決戶口遷移、登記、注銷不方便等問題,以及辦理身份證和居住證反復提交證明、車輛違章異地辦理難等堵點問題。

2.民政類堵點疏解。通過電子證照應用,加強對身份證明材料的共享,解決婚姻登記以及高齡老人津貼領取不方便等堵點問題。

3.社保類堵點疏解。梳理優化社保民生服務事項,通過電子證照應用、數據共享等方式,解決異地就醫、生存認證、職業資格認定、社保轉移和補繳服務、領取養老保險和生育保險程序繁瑣等堵點問題。

4.教育類堵點疏解。推動學籍學歷、健康成長信息的共享應用,通過電子證照應用、數據共享方式,解決高中階段、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轉學難,學籍、就讀證明及高中階段、義務教育階段在籍學生健康成長信息共享難等堵點問題。

5.衛生健康類堵點疏解。通過電子證照應用、數據共享等方式,推動出生醫學證明、生育服務證、死亡醫學證明等共享應用。

6.自然資源類堵點疏解。梳理優化房屋交易登記相關服務事項,推動電子證照共享應用,解決開具購房證明、房屋交易備案等辦事場景重復提交資料問題。

7.持續疏解各類民生服務堵點。結合國家、省企業事業單位和群眾辦事創業堵點痛點問題疏解工作,創新政務服務方式,優化辦事流程,推進“減證便民”,開發智能服務終端,持續疏解各類民生服務堵點問題,提升我省民生服務水平。

(三)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

1.完善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機制。理順全市行政權力事項管理與政務服務實施管理機制,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在省的框架下一體運作、無縫銜接。

2.規范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要素。按照國家和省的相關標準規范,結合各級政府部門實施政務服務事項的具體要求,制定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填寫指引。

3.完善行政權力事項實施目錄和公共服務事項指導目錄。落實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十統一”標準化梳理要求,市、縣(市、區)各單位在省直對口部門指導下梳理編制本系統行政權力事項實施目錄和公共服務事項指導目錄。

4.完善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按照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梳理規范、行政權力事項實施目錄和公共服務事項指導目錄,梳理和發布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

5.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優化。落實國家和省有關文件要求,圍繞直接面向企業和群眾、依申請辦理的行政許可、行政給付、行政確認、行政獎勵、行政裁決和公共服務等6類政務服務事項,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精簡辦事材料,優化辦事流程。2019年底前,市縣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70%,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提供的材料減少60%以上。2020年底前,除經本級政府批準的事項外,市縣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100%網上可辦、100%“最多跑一次”。

(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便捷服務

1.提升政府網站集約化水平。按照省的統一部署,在進一步提升我市政府網站集約化水平的基礎上,逐步將我市政府網站向省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上遷移整合,實現統一標準規范、統一技術平臺、統一安全防護、統一運維監管。

2.推進政務服務網集約化建設和應用。市、各縣(市、區)不再保留自建的網上分廳或窗口,統一依托省政務服務網開通服務站點,做好內容保障,推動線上“一網通辦”實現統一標準規范、統一技術平臺、統一安全防護、統一運維監管。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清單、辦事指南、辦理狀態等信息在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終端、實體大廳、政府網站和第三方互聯網入口等服務渠道同源發布。按照省統一用戶中心數據歸集標準規范,做好各級各單位相關系統(特別是自建業務系統)的數據對接,在辦事過程信息(申請、受理、辦事環節、特殊程序、辦結信息、材料信息等)、電子證照目錄信息等內容產生2小時內,把對應的數據提供至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

3.推進政務服務統一申辦受理。各地、各單位統一使用全市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受理業務,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線上線下“一個流水號”辦理,推動更多事項網上辦理,提高事項在線辦理成熟度,提升企業群眾“一網通辦”辦事體驗。有自建業務系統的單位要按統一規范做好自建業務系統與全市統一申辦受理平臺的對接改造工作。

4.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依托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綜合性實體政務大廳“應進必進”、“一窗”分類受理,做到線上線下一套服務標準、一個辦理平臺。對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功能進行優化提升,實現企業和群眾必須到現場辦理的事項“只進一扇門”。歸集、關聯與企業和群眾相關的電子證照、申請材料、事項辦理等政務服務信息并形成相應目錄清單,提高辦事材料線上線下共享復用水平。

5.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目錄統一管理。將事項目錄管理系統管理范圍拓展至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給付、行政檢查、行政確認、行政獎勵、行政裁決和其他類行政權力事項,推進政務服務一個事項庫、一個管理系統,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規范化、標準化、動態化、陽光化管理,推動不同渠道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數據同源發布、同步更新。推進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6.拓展智能服務方式。一是加快建設“粵省事”揭陽版。在全省統一推廣的事項目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我市涉及民生和個體戶的高頻服務事項,按方便手機辦理的要求優化業務辦理流程,按統一規范接入“粵省事”揭陽版,突出揭陽特色,為群眾、個體戶提供及時、可靠的“指尖服務”二是建設智慧服務大廳。在完善各級政務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區基礎上,加快向省申請一體化智能服務終端,建設各級智慧服務大廳,提供智能、便捷的政務服務。

7.強化效能監督。拓展監督深度廣度,依據全市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將行政許可、公共服務等政務服務情況全部納入監督范圍。提高數據支撐能力,健全相關監督管理規則制度,實現對省政務服務網、統一申辦受理平臺、事項目錄管理系統、電子證照系統等使用效能的評估、監督和考核。

(五)提升12345市民服務熱線服務水平

推動12345市民服務熱線與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深度融合,建設政務服務平臺專業咨詢投訴系統,對事項上線、政務辦件、證照共享、結果送達等事項服務開展監督、評價、投訴并及時反饋。健全“統一接聽、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統一考核”工作機制,構建全市上下覆蓋、部門聯動、標準統一、利企便民的12345服務體系,實現群眾訴求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一是對接政務大數據平臺,提供便捷咨詢服務。采取“一號一檔”數據管理模式,從政務大數據平臺中提取相關信息,快捷地為市民服務。熱線系統以市民的手機號碼為要素,對該號碼涉及的業務,如12345咨詢投訴、網上辦事大廳辦理過或正在辦理中等業務,實行數據打包化管理,便于快速答復市民。二是延伸熱線服務體系至鎮(街)。在熱線服務體系現有市、縣兩級平臺的基礎上,將熱線平臺全面擴展至鎮(街),構建市、縣、鎮(街)三級平臺,縮短各類熱線業務的上傳下達時間,提高熱線辦事效率。三是提升熱線系統智能化水平。逐步改造提升熱線系統,大力提升智能化水平,減少人工工作量;探索建立熱線系統數據模塊化管理。對接“開放廣東”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將“開放廣東”數據開放平臺納入熱線知識庫

(六)推動政府內部協同運作

1.提升政府部門辦公一體化水平。按成熟一個、對接一個的原則,逐步將自建辦公自動化系統按照統一規范接入省統一建設的協同辦公平臺,推動電子公文規范應用,增強各單位集約辦公、移動辦公和協同辦公能力。組織應用非涉密電子公文交換系統,推進非涉密公文無紙化交換,逐步實現政務數據資源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信息共享,切實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推進公務用車和辦公用房規范管理。推進各地各單位公務用車申請、審批、調度、車輛日常保養加油等統一納入省統一的公務用車管理平臺管理,按要求對納入平臺管理的公務車輛安裝車載衛星定位終端。各地各單位對終端使用負主體責任,確保終端正常運作,定位數據和軌跡信息及時上傳,做好平臺數據初始化及填報。推動辦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逐步實現政府機關土地房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3.推動電子督查應用。推進集督查和績效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監督、運用為一體的“督考合一”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應用,提升政府督查工作效率,形成“大督查”工作格局。提煉分析督查數據,為督查決策提供支持。

(七)加強業務應用支撐

1.推動電子證照服務應用。按省統一規范統籌組織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審批系統(包括各單位自建業務系統)與省集約化電子證照系統對接,推動各地各單位依托省電子證照系統開展電子證照制證、用證服務應用,實現電子證照互信互認。結合群眾辦事百項堵點疏解行動、優化營商環境等工作,重點圍繞企業群眾辦事反映突出的證件證明材料多、重復提交等問題,梳理本單位高頻證照,推動業務辦結時同步簽發電子證照。在相關政務服務事項受理、審批等環節開展電子證照應用。

2.推動統一身份認證服務應用。完善刷臉、掃碼、數字證書等登錄方式,優化簡化注冊與實名核驗等流程規范。融合公安部門個人身份核驗能力,結合市場監管部門電子營業執照提升法人身份核驗能力,推動各地各單位依托省統一身份認證服務開展法人和自然人身份認證服務應用,統籌組織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審批系統(包括各單位自建業務系統)與省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對接,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在不同地區平臺和部門業務系統重復注冊驗證等問題,實現“一次認證,全省通行”。

3.推動標準化統一服務應用。圍繞政務服務和協同辦公涉及的申請材料、審批結果、印刷物遞送等需求,組織開展統一物流服務應用,推動企業群眾少跑腿。圍繞政務服務和協同辦公涉及的辦件結果電子證照蓋章與驗章、公文蓋章與驗章等需求,組織開展電子印章服務應用。圍繞政務服務和協同辦公涉及費用支付的業務需求,組織開展網上支付服務應用。

(八)推動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共享應用

1.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應用。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原則和“省市兩級平臺、三級管理”架構,統籌組織本地區各級業務系統按統一規范接入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與省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對接,依托各級共享平臺實現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共享交換。政務部門之間不得新建共享交換通道;已建共享交換通道的,應當進行整合。

2.分類實施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市直各單位要在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統籌下,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粵府辦〔2018〕50號)要求,組織制定本單位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按照“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的原則,分類推動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統籌共享:屬無條件共享類的,要主動提供給所有單位共享使用;屬有條件共享類的,應按共享要求和條件提供給相關單位共享使用;屬不予共享類的,需提供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依據,否則不得拒絕其他單位提出的共享要求。任何單位不得以內部管理要求為由拒絕共享。

3.完善四大公共基礎信息庫。以公安人口數據為基礎,進一步整合司法行政、衛生健康等部門數據,構建統一的人口基礎信息庫,為政務應用提供權威規范的人口基礎數據支撐。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實現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全覆蓋,以市場監管、機構編制、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門匯集的法人單位數據為基礎,以稅務、統計、公安等部門數據為擴展,建立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為政務應用提供法人單位基礎信息支撐。以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為基礎進行升級改造,匯聚交通運輸、水利、生態環境、氣象等部門的地圖數據,建立完善覆蓋衛星遙感影像、電子地圖等信息的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為政務應用提供多維度空間地理基礎信息支撐。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數據為基礎,整合各行業部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聯合激勵和懲戒名單等信息,充實完善自然人、企業、事業單位、政府機構、社會組織等五類信用主體的社會信用信息,為政務應用提供社會信用信息支撐。

4.推進政務大數據分析應用。依托全省一體化統籌規劃的政務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的數據分析能力和專業化數據分析服務,促進政務大數據資源深度開發利用,提升各領域大數據分析應用水平。

5.推進政府數據進一步開放。基于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 建立政務數據資源“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由政府向社會公布數據開放目錄負面清單,明確不開放的范圍,“負面清單”之外的數據全部向社會開放。各單位充分依托省、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依托“開放廣東”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圍繞企業監管、質量安全、節能消耗、財稅金融、交通運輸、社保就業、環境保護、科技創新等社會治理和民生服務重點領域,向社會開放公共數據資源,完成可開放數據編目、掛接等工作,保障數據及時更新,穩步推進數據資源以原始性、可機器讀取、可社會化再利用的數據集形式開放。

(九)提升基礎設施集約化水平

1.推進統一政務云平臺應用。按照集約化建設原則,在省統籌下組織開展政務云平臺建設和服務應用,并納入省級政務云平臺統一管理。我市原有政務云平臺按統一規范與省級政務云平臺對接,納入省統籌管理。

2.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接管和遷移上云。按照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推進方案要求,統籌組織各地各單位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逐步遷移至統一政務云平臺。

3.推進統一政務外網應用。按省統一規范,統籌組織政務外網骨干網建設,推動各地各單位接入政務外網骨干網,實現市、縣、鎮、村基本全覆蓋,建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政務外網“全市一張網”。深化政務外網應用,根據省的統一部署推進政務外網IPv6改造。

4.建設統一安全保障體系。完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保障體系,堅持安全自主可控,落實國家密碼政策,構建全方位、多層級、一致性的防護體系,切實保障“數字政府”政務云平臺及各地各單位政務信息系統平穩、高效、安全運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相關職能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領導小組,負責改革建設工作組織領導、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二)做好資金保障

各地要做好“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資金統籌,將“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涉及的相關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加強“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資金管理,加大建設資金支持力度,確保完成各項建設任務。

(三)強化監督考核

“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納入全市各級政府和單位績效考核體系,按照“放管服”改革和服務型政府建設要求,建立推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的考核機制和考核指標,作為科學評價各地各單位“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成果、運營情況、投資效益的主要依據。

(四)加強培訓交流

加強“數字政府”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考核和激勵機制,積極培養既精通政府業務又能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綜合型人才。將“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列入領導干部和各級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學習培訓內容,建立普及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培訓機制。建立學習交流機制,推廣“數字政府”建設成功經驗。

(五)加大宣傳推廣

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式,通過政府網站、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渠道強化“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宣傳力度,調動公眾、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力量參與“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在政務服務推送、政策解讀回應方面的優勢,提高“數字政府”的認知度和使用率,增強群眾獲得感。

  附件:揭陽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任務分工表



        


揭陽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峰县| 酒泉市| 海盐县| 深水埗区| 那坡县| 宣恩县| 东兴市| 华容县| 雷州市| 顺平县| 霍城县| 岱山县| 儋州市| 云阳县| 麻阳| 冕宁县| 乌恰县| 宾川县| 汾阳市| 沂南县| 汉寿县| 清原| 波密县| 台北市| 平阴县| 弋阳县| 阜南县| 大埔区| 潼关县| 兖州市| 昭通市| 承德市| 石河子市| 云梦县| 垣曲县| 武宣县| 莱芜市| 城步| 乃东县| 陕西省| 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