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今年以來,市委組織部牽頭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以“產業人才強縣”“緊缺人才聚縣”“鄉土人才興縣”“專業人才扶縣”四大行動為抓手,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一體謀劃推進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工作,推動各類人才、團隊、資源入縣下鄉支撐縣域、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即日起,市委組織部聯合揭陽日報社推出《聚才引智助力“百千萬工程”》系列報道,進一步宣傳展示全市各地各相關單位推動人才入縣下鄉,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亮點,為加快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來自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73萬,3年來累計增長10.7%,新增高層次人才11000多名,引進博碩士研究生1000多名,各支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各項人才項目均取得新突破。一批批懷揣夢想、激揚青春的青年才俊紛至沓來,在揭陽這片發展熱土上施展才干,入縣下鄉就業創業,為揭陽落實“百千萬工程”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動能。
黨管人才:構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黨管人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制度的根本優勢,也是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證。市委始終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人才工作全過程,以“全市一盤棋”一體謀劃推進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工作,通過“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
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有利于促進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我市連續出臺了《關于加快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的若干措施》《揭陽市“榕珠江人才計劃”實施方案》等文件。市委組織部發揮好牽頭作用,指導推動市科技、工信、農業農村、商務、人社、文廣旅體等17個部門將強化人才支撐納入本部門落實“百千萬工程”配套措施;指導推動各縣(市、區)開展“啟航計劃”專題調研,按照“一縣一產業一項目”方式謀劃縣域人才項目;推進揭陽市“百千萬工程”專家智庫建設,強化與華南理工大學的戰略合作,著力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老大難”問題。
引才回歸:構建網狀分布的人才平臺體系
在黨管人才機制的作用下,我市在強化人才平臺建設上接連出招:組建揭陽市科技專家顧問團,成立粵東地區首個青年碩士博士聯合會,高水平推動揭陽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推動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建成招生、技師學院提質升級、榕江實驗室掛牌運作,延伸打造創新研發平臺、技術服務平臺、成果轉化平臺,鏈接全市企事業單位“兩站一基地”,扎實推進縣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建設,形成網狀分布的人才平臺體系。
“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匯集了許多優秀的揭籍人才,我市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可優先考慮這批外流的人才,從‘軟實力、軟環境’方面做文章,通過家鄉情懷這個紐帶吸引人才回歸?!睆V東越群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揭陽市青年碩士博士聯合會會長洪宇聰說。從小外出求學的他,對揭陽有著一份割舍不開的情懷,學有所成后更加堅定回報家鄉的信念。他把水產養殖的專業知識帶回來,扎根在廣東省越群海洋生物科技研究院,持續科研攻關并取得突破,讓開口魚飼料的消化吸收性增加了15%,完成了鱖魚、章紅魚、東風螺人工飼料的研發推廣。
在洪宇聰的回流帶領下,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加入越群海洋。“我們依托省級研發平臺和博士工作站去攻克解決行業的痛點問題,進而提升企業的技術實力和口碑,增強了對人才的吸引力,這是一個正向循環。搭建科研平臺,不僅能促使項目落地,也能規范化運作,為人才提供成長空間?!焙橛盥斦f。
人才不僅要引得進,還要留得住、用得好。對此,我市不斷整合優化人才政策,出臺了《揭陽市集聚人才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實施細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持續完善人才就業創業、安居保障、配偶安置、子女教育、醫療保障、公共服務“六大體系”,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同時,我市全面實施專業技術人才“入縣下鄉”職稱激勵政策,推動基礎教育、衛生、農業等重點領域基層職稱傾斜政策落實落地;制訂《揭陽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和高技能人才來揭就業創業激勵措施》,落實高校畢業生返鄉安家補貼等政策,全力保障人才工作高質高效開展。
來自吉林省長春市的孫鶴嘉,是我市2021年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目前就職于市人才交流管理局,主要負責市人社局高層次人才相關政策的宣傳審核、市人才綜合服務平臺和市人才驛站的日常運營,以及統籌各類人才交流活動。她說:“每一次人才政策的重磅推出,各行業部門的積極參與以及人才服務工作的用心用情,都讓我深切感受到揭陽對人才的渴求、尊重和愛護。目前,我已被認定為揭陽市C類高層次人才,并享受人才政策福利,這不僅是對我個人能力的肯定,更是揭陽對吸引和留住人才、打造人才強市的堅定承諾和有力支持。”
為構筑重才留才“生態圈”,市委人才辦牽頭有關部門圍繞揭陽高層次青年人才的工作生活需求,提供金融生活服務,協助辦理人才認定證書,不斷豐富我市柔性引才政策措施。同時,舉辦高層次人才聯誼、傳統民俗文化交流、各項體育類活動,助力青年人才融入城市發展,切實增強人才歸屬感,讓更多的人才安“揭”樂業。
產才融合:產業人才強縣破解發展瓶頸
產業聚人才,人才興產業。當前,揭陽正錨定綠色石化、海上風電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同時推動五金不銹鋼、紡織服裝、制鞋、醫藥、玉器等優勢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迎來了以重大項目“一子落”推動全域跨越發展“全盤活”的發展格局。2023年,揭陽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用電量等指標增速全省第一。
面對大項目、大產業、大平臺搶灘落戶的重大機遇,我市緊扣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用才需要,大力實施“產業人才強縣”行動,堅持產業項目帶動、人才工程牽引,注重向外引才借智“擴大增量”與本土人才培養“盤活存量”統籌推進,積極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發展,促使重點產業領域形成人才競爭優勢,努力打造“產才融合”新高地。
在引育高端人才方面,我市圍繞綠色石化和海上風電兩大產業集群,靶向引進創新創業團隊10個、產業領軍人才18名、急需緊缺人才700多名,鏈接外腦組建揭陽市科技專家顧問團,深化打造“才聚三江·智匯揭陽”人才品牌,高水平辦好揭陽人才周、綠色石化產業學術研討會、創新創業大賽等主題活動,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團隊建立產學研項目合作;開展“揭籍博士團揭陽行”專家服務系列活動,推動揭陽一中廣州校友會博士團返鄉服務家鄉、投資家鄉,成功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小明等一批高端人才入駐揭陽市人才驛站。正是有了高端人才,我市“揚帆計劃”獲省提級升檔,首個工業設計中心掛牌成立,高新區氫能創新研究院揭牌、榕江實驗室及其中試基地投產運營。
在培育本土人才方面,我市圍繞化學纖維、生物醫藥、紡織服裝等縣域優勢產業,全方位引進培育產業人才;同時,充分發揮交通樞紐城市和區域物流中心的區位優勢、電商產業先行優勢,組建電商培訓聯盟,依托高職院校、培訓機構開展電商職業教育,助力揭陽快遞業務量保持全國前列,蟬聯“中國快遞示范城市”。
產才融合已成為揭陽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征,并取得積極成效。廣東工業大學智能制造工程系吳黎明、蔡凱武副教授團隊已與我市企業簽訂各類合作協議30多項。前詹鎮辣椒種植項目在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專家團隊的幫扶指導下,種植面積已擴大至450余畝,帶動穩定就業35人,完成產值180萬元,村民增收近110萬元。廣東省越群海洋生物科技研究院幫助養殖主體國家電投揭陽前詹風電公司對接上國家重點實驗室湛江灣實驗室,重新規劃了更具經濟盈利效益的深遠海養殖項目,為揭陽的深遠海養殖項目打一個漂亮的攻堅戰,賦能“百千萬工程”。
定向培養:緊缺人才聚縣補齊民生短板
鄉村人才缺失,來了留不??;基層老百姓看病難,就近就醫需求無法滿足;鄉村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作為欠發展地區,揭陽在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重點民生領域人才緊缺,急需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
對此,我市多維發力,圍繞“百千萬工程”人才需求,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編制修訂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目錄,深入實施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博碩士人才倍增、產業人才集聚、揭籍人才回鄉“四項計劃”,全力補齊重點領域人才短板,借智聚力,引導各方面人才向基層流動,解急需緊缺人才之“渴”。近三年,我市共引進產業急需緊缺人才1093名、博碩士研究生1402名,動員揭籍大學生返鄉4000多名。
為破解基層教育醫療“人才荒”,我市以實施醫療服務和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優化基層醫療教育人才配置,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2021年以來,全市引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專業教師3822名,大力培育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創建“三名”工作室,提高縣域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推動教師和校長有序流動,師資配置均衡化;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多渠道多方式引進補充醫療機構急需緊缺人才4075名,計劃3年內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輸送1050名醫務人才;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實施醫療衛生人才三級幫扶,累計派出常駐幫扶隊員2800多人次、柔性幫扶隊員2200多人次、志愿者1.3萬多人次,服務群眾超30萬人次;深入推進高水平醫院創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立項取得“零”的突破。
同時,我市統籌市縣事業編制設立“人才專項編制儲備池”,落實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縣域醫共體內醫務人員“縣招縣管鎮用”等改革要求,穩妥推進基層專技人員職稱“定向評級、定向使用”、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等破題落地,定向選派優秀人才到市直單位跟崗鍛煉、到縣鎮掛職鍛煉,進一步暢通人才發展通道。
服務基層:鄉土人才興縣賦能鄉村振興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中,新農人、新技術、新理念不斷匯聚我市鄉村,為當地產業帶來新面貌、新活力、新機遇。
去年畢業的揭籍大學生黃優娟,在家鄉揭西縣坪上鎮當起了一名鄉村振興志愿者。在基層實踐中,她從辦公室走向田間地頭,通過拍攝和發布短視頻,宣傳當地的農特產品、旅游景點和風土人文,讓更多天南地北的朋友認識揭西,不斷提升家鄉知名度?!盎鶎犹斓貜V闊,鄉村振興志愿者大有可為。我要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回饋家鄉,為家鄉建設發展出力?!秉S優娟滿懷信心地說。
在“百千萬工程”東風吹拂下,我市深入實施“頭雁提升、群雁建強、雛雁培育”三項計劃,選優配強鄉村治理人才隊伍,精準吸納大學生等青年人才返鄉入鄉;多形式加強對農業科技人才、技術推廣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孵化成長了一批“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推動揭陽人口紅利加快轉化為人才紅利。
不僅如此,我市還聚焦基層一線培訓農村實用人才,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實施“鄉村工匠”“農村電商”培養計劃;將符合條件的非遺傳承人納入高層次人才管理服務,推動揭陽青獅、普寧英歌等非遺項目“爆火出圈”、走上央視、走向世界。
引才聚智:專業人才扶縣充盈“蓄水池”
揭陽擁有眾多優勢傳統產業,但產業層次偏低,科技型、創新型企業較少,企業尋才難、引才難、留才難問題比較突出。近年來,我市全面打好“平臺聚才、柔性引才”組合拳,著力探索推動人才、技術等各類資源要素實現跨區域流動,全方位打造市、縣、鎮、村共77個人才驛站和驛站服務平臺,“兩庫一平臺”累計入庫各類專家人才近3萬人,涵蓋了海上風電、裝備制造、規劃建設、農業養殖、生物制藥等多個專業領域,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20多項。揭陽市人才綜合服務平臺的上線使用,實現了高層次人才服務“一網通辦”,目前共有105名人才驛站常駐專家入駐該平臺,為我市企事業單位在線“開方抓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精準對接服務“百千萬工程”。
玉器是我市優勢傳統產業,為打造“中國玉都”的玉雕人才品牌,揭陽產業園以玉文化人才驛站為主要陣地,通過“上門送服務”方式,積極宣傳動員玉雕師參加年度職稱評審和職稱評級。在一系列措施加持下,當地獲得官方認證的玉雕師從原來的30人增加到現在的500人,極大地提高了“揭陽工”的品牌美譽度及附加值,營造了“重玉材更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位于揭陽高新區的揭陽市群星機械實業有限公司,遇到技術研發難題,通過市人才綜合服務平臺向常駐專家庫中智能制造領域的蔡凱武副教授帶領的驛站專家團隊發出了技術援助請求。2024年3月11日,專家團隊深入企業現場,傾聽企業的需求和困擾,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給予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協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
在推進專業人才扶縣工作中,我市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穩步推進名優教師送教下鄉、萬名醫師服務基層、科技人才“百團扶萬村”、青年人才下鄉返鄉興鄉等專項行動,共組織送教下鄉86次,組建12個醫療團隊常態化開展基層服務,選派53支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對接61個市縣幫扶鎮,派遣50名高校畢業生開展“三支一扶”,并招募了323名鄉村振興志愿者到基層一線服務,組織2000多名青年大學生到鎮街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創新開展干部“雙向互派”工作,組織選派32名市直年輕干部到縣鎮掛職鍛煉,突出基層導向,引導黨政人才、民生領域人才等資源力量下沉至縣域、服務在基層,形成合力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