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檔時間:2024-07-17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新時代十年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之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完成脫貧攻堅這一偉大事業,不僅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更是中國人民對人類文明和全球反貧困事業的重大貢獻。在脫貧攻堅的偉大歷程中,我們黨立足我國國情,把握減貧規律,出臺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舉措,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脫貧攻堅取得豐碩的實踐和理論成果,為發展中國家解決好“三農”問題開辟了路徑、積累了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需要借鑒脫貧攻堅經驗,緊密結合新形勢新任務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走好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健全上下貫通、協調推進的工作體系。
脫貧攻堅期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強化對脫貧攻堅的集中統一領導,把脫貧攻堅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謀劃,強力推進;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強化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集中精銳力量投向脫貧攻堅主戰場,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加強基層力量;建立脫貧攻堅責任體系、政策體系、組織體系、投入體系、動員體系、監督體系、考核評估體系等制度體系,為脫貧攻堅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必須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構建職責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的鄉村振興責任體系,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以推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農民所思所想所盼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緊盯貧困群眾基本民生需求,下大力氣解決好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吃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問題。堅持脫貧為了人民、為了人民脫貧,推動投入力度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相匹配,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各級財政優先保障脫貧攻堅資金投入,金融、保險等社會資金積極參與,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億萬農民的殷切期盼,要求我們必須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持群眾視角,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始終把農民需要作為思考問題、謀劃政策、推動工作的實踐原點。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要強化政策保障、健全多元投入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撬動和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為實現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將精準理念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各環節。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實施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社會保障兜底“五個一批”,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穩“五個問題”,做到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增強了脫貧攻堅的目標針對性,提升了脫貧攻堅的整體效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繼續堅持并強化精準的理念、運用精準的辦法,實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到精準到村、受益到人。全面摸清鄉村底數,逐村找出突出短板、明確發展需求;把握鄉村的差異性,科學規劃實施路徑,按照“土特產”思路謀劃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立足實際搞好鄉村建設,不搞一個模子套到底,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合理設定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找準突破口、排出優先序,分步組織、久久為功,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強調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實行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既富口袋也富腦袋。通過教育引導、政策激勵、優化幫扶方式和典型示范引領等途徑,推動貧困群眾轉變觀念、增強信心,堅定戰勝貧困的信念。通過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培養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技能,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不能掉隊、不能落下。衡量鄉村振興不振興,關鍵要看脫貧地區有沒有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于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來說,就是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底線任務,把增強內生發展動力作為重中之重,用發展的辦法讓脫貧成果更加穩固、更可持續,不僅要鞏固住還要往前走。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培育提升產業、積極擴大就業、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壯大縣域經濟、提升脫貧群眾技能素質,不斷縮小脫貧群眾與其他農民的收入差距,不斷縮小脫貧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發展差距,向著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凝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脫貧攻堅期間,我們黨依托嚴密組織體系和高效運行機制,廣泛有效動員和凝聚各方力量,構建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推動省市縣各層面結對幫扶,促進人才、資金、技術向貧困地區流動;組織開展定點扶貧,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國有企業和人民軍隊等都積極行動,所有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都有幫扶單位。各行各業發揮專業優勢,開展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健康扶貧、消費扶貧。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熱情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蓬勃開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是東中西部全域、農民全員、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方位的振興,需要采取更有力的舉措、匯聚起更強大的力量。向全社會釋放重農興農的強烈信號,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深化東西部協作,堅持雙向協作、互惠互利、多方共贏,統籌推進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科技等領域幫扶,深化區縣、村企、學校、醫院等結對幫扶,加強產業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等,把幫扶重點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中央單位定點幫扶,發揮自身優勢、創新幫扶舉措,持續選派掛職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幫助定點縣加快推進補短板、促發展。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深入推進教育、醫療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發揮好科技特派團作用;面向其他脫貧縣抓好產業顧問組服務產業發展工作。深入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更多民營企業到鄉村投資興業、帶動發展。廣泛動員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搭建參與平臺,完善參與機制,打造公益品牌。注重選樹先進典型,積極做好鄉村振興宣傳工作,在全社會營造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堅持求真務實、較真碰硬,踏踏實實、扎扎實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全面從嚴治黨,突出實的導向、嚴的規矩,堅決反對搞不符合實際的“面子工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一切工作都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建立全方位監督體系,真正讓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完善考核督查機制,發揮好考核評估“指揮棒”作用,統籌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情況作為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認真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著力糾治政策落實和工作推進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切實做到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推動鄉村振興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