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檔時間:2024-07-17
從南山鎮火炬村驅車出發,途經鄉道Y618線和Y561線,只需19分鐘車程便到達龍潭鎮關山村。遠離都市的關山村背靠大北山,龍潭河穿村而過,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沒有喧嘩,沒有污染,是一方凈土。眼下,關山村已被打造成喚起村民鄉愁的獨特客家鄉村風景線,吸引許多市內外的游客前往觀賞游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龍潭鎮關山村位置圖。
關山村鳥瞰。
建于半山坡上的農家樂餐廳和民宿。
扇形河道成了網紅打卡地。
聽紅色故事,賞綠色山水
關山村是革命老區村,1935年,革命先驅古大存、徐馮希等人就來到這里,宣傳發動當地群眾參加革命。“從小我就聽父親劉天泉講革命故事。1946年,我們村是一個交通聯絡站,負責在河婆、坪上、龍潭這一帶的情報收集。我們村里一共有七八位參加了游擊隊的前輩,他們為革命作出了許多不朽的貢獻。”提起關山村的紅色故事,作為革命后代的劉漢云倍感光榮。
近年來,關山村利用其革命老區的歷史優勢和山清水秀的環境優勢,形成以村委會辦公點為中心,龍潭河沿岸為條帶,輻射到全村全面發展的“一心一帶多點”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設置了核心區、新建區、生態停車場區、天然浴場區、親水平臺、農事體驗(夏令營)區、歷史文化園區、新建農房區八大功能區塊,在文化發展、農業發展、交通疏導、景區安全、農房改造、環境保護等多方面進行完善。
鄉村因水而靈動,漫步在關山村龍潭河邊的棧道上,聽著潺潺的水聲,呼吸著濕潤而清新的河邊空氣,眺望遠處蒼翠的青山,樹木茂密,層層疊疊,讓人沉浸在與城市快節奏截然不同的“慢生活”中。 “‘一河兩岸’(景觀帶)是從2018年開展新農村建設以及‘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后一起建造的。這條河道以前雜草叢生,現在我們把它打造成扇形的網紅點,砌了河道、棧道,鋪上石子、石頭,建上了圍欄,在棧道兩邊加裝了路燈,美化了周邊化境。”關山村黨支部書記劉學如告訴記者,2018年以來,關山村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打通了鄉村旅游發展之路。
龍潭河中的攔河壩由三級扇形溢流臺階組成,踏入其中,清涼透徹的河水從腳邊流過,很是愜意。向前望去,蜿蜒的河道在陽光普照下波光粼粼;向上望去,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相互映襯,猶如一幅展開的錦繡畫卷。河兩岸是石砌的河堤、步道并配設了景象燈,堤面甚寬,兩邊栽種有柳樹、琴絲竹等景觀美化樹。在河道旁的一處親水平臺,經常有游客自帶釣具在此悠哉垂釣。游客們沐浴著和煦的陽光,享受著清風拂面,看碧波蕩漾,青山倒影湖中,一人一桿一湖水,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滿目皆水,滿目皆綠,滿目皆景,關山村被打扮得越來越美。“夏天或節假日,來這兒游玩戲水的人絡繹不絕。在高峰期的時候,一天近30輛旅游大巴進來,還有自駕游的,人氣很旺。”劉學如這樣介紹。
發展旅游業,鼓村民腰包
“我們來這里戲水、觀光、嘗嘗農家菜,關山村真是個山美水美的好地方。”記者采訪時,來自揭東區白塔鎮的邱小姐和朋友來到關山村游玩。近年來,關山村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依托豐富的綠色生態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改造和保護好村落周邊環境,通過鄉村旅游探索走出一條搞活農村經濟的路子,不僅讓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也吸引不少年輕人回鄉創業。
沿著村道,劉學如帶著記者一路爬上半山坡。眼下,正是青橄欖和烏橄欖成熟的季節,綠色、深紫色的小果子在樹上很顯眼,隨處可聞到沁人心脾的橄欖清香,別有一番風味。“關山村的特色農業有蜂蜜和鷓鴣養殖,近年來還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推動村民增收,除了種植富硒紅米,還有青欖、烏欖。”劉學如邊走邊指著隨處可見的青橄欖樹、烏橄欖樹介紹說:全村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有青欖,大概有青欖樹2000多株;烏欖樹樹齡長,上百年的古烏欖樹有100多株;關山村水、土地、空氣條件優越,產出的烏欖個頭大,青欖清香可口,每年都吸引大批收購商前來收購。
“這幾年我們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還引進特色民宿,目前民宿正在建設,設置有20多間房。”在半山坡上,已具雛形的民宿旁,是早已建成營業且備受游客贊譽的農家樂餐廳,劉學如告訴記者:“綠色瓜果、走地雞、河魚河蝦,都是地道的農家菜,我們會讓游客來了有得玩、有得吃、有得住。”
關山村正不斷蛻變著,村居環境越來越美,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村民收入增加了,幸福感增強了,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劉學如表示,接下來,關山村將繼續按照“看得見山、望得到水、留得住鄉愁”的愿景,以農帶旅、以旅興農,打造獨特的客家鄉村風景線,讓鄉村旅游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