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檔時間:2024-07-17
華湖鎮著力做好“綠”字文章,加快建設生態、生活、生產相互融合的活力華湖。鄭楚藩 攝
從水清岸綠、白鷺齊飛的萬里碧道,到古韻悠悠、綠水潺潺的百年古寨,再到田間地頭、長勢喜人的綠色農產品……近日,記者走進惠來縣華湖鎮,看到幾乎無處不在的“綠”將這片大地連成一片,處處煥發生機、充滿活力。
華湖鎮位于惠來縣中部,西北背靠大南山脈,北倚雷嶺山脈。近年來,該鎮厚植優勢資源,著力做好“綠”字文章,持續加快建設生態、生活、生產相互融合的活力華湖,打造出一張張響當當的名片。
扮靚家園,打造家門口親水游憩的開敞式公園
夏日,迎著徐徐微風,漫步華湖鎮雷嶺河河畔,只見河道猶如一條絲帶,串起了沿河3.9公里長的萬里碧道。置身其間,休閑綠道、園林廊亭、親水平臺、綠樹紅花,不時可見一兩只白鷺越過水面,令人陶醉。
華湖鎮萬里碧道北段地處坪田村,該村村民對建成后的萬里碧道交口稱贊。“以前這里到處是建筑垃圾,如今河道清了,配套設施齊全了,大家走出家門就可親近自然,成為散步休閑的好去處。”村干部李坤生點贊道。
原來,雷嶺河華湖鎮段緊靠縣城,因周邊小區眾多,近年來在此傾倒建筑垃圾的現象屢禁不止。為徹底根治這一頑疾,華湖鎮于2021年對該河堤進行綜合整治提升,并于2022年初完成建設。
萬里碧道已成為群眾親水游憩的開敞式公園,這是華湖鎮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華湖鎮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先后完成國道G228線華湖段、省道S235線堡內段、萬里碧道等圩鎮區域的“三線”整治,完成國道G228線華湖段4.3公里的農房管控風貌提升,完成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大大提升了鎮容村貌。
連線成片,聚片成帶,華湖鎮積極打造“商貿產業重鎮,大愛活力華湖”鄉村振興帶,“帶”出一路幸福圖景。
修舊如舊,讓古村落重煥勃勃生機
從揭惠高速華湖出口下來,行駛約3公里便到達堡內村。遠遠地,一棵茂盛的古榕樹撞入記者眼簾,緊接著,古樸的石板橋、潺潺的流水、厚重的青磚堡壘一 一躍入眼中,讓人驚艷。
堡內古寨是明末清初村民為防賊寇侵擾而建,為粵東地區較為完整的古代聚居地,至今仍保留原始的古建筑風格,于2015年被列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從空中俯瞰,古寨略呈圓形,設東、北二門。記者穿過石板橋,來到古寨的東門,寨門為石磚砌筑,呈拱形,寨墻用石塊、青磚砌筑而成,而古寨外圍沿溪為一排商鋪。
“以前這里是熱鬧的商埠,東寨門門檻上這道溝痕,是船索長期磨出來的,因為埠頭上的船晚上靠岸的時候,要用繩索來拉,時間一長就形成了深深的溝痕。”惠來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湖鎮黨委書記陳澤華指著溝痕對記者說,由于歷史原因,古寨多多少少遭到破壞,寨門前河道淤泥堆積多,河道兩側垃圾雜物成堆,古寨環境臟亂差,不少村民不得不遷往他處居住。
“為讓古寨留住鄉愁,鎮里計劃投資約700萬元,于2022年啟動古寨改造工程。”陳澤華介紹,項目對古寨內部及古寨外圍環境分別進行修繕改造,內部以修舊如故、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對古寨城墻及東、北門樓等文物進行專業修繕保護;外圍環境主要對古寨東門入口環境進行升級打造,對國道G228線華湖段往古寨方向道路進行升級,清理拆除沿路私搭亂建,并對寨邊龍潭溪進行河道清淤,打造沿溪景觀和親水設施,提升堡內古寨整體形象。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外圍升級改造正加快推進中,河道已恢復往昔河暢水清,一艘景觀船在水中靜靜地漂著,沿河一排商鋪的墻壁被粉刷成灰白相間的色彩,屋檐下還掛上火紅的燈籠,與不遠處的小橋古榕相互輝映,好似一幅江南水鄉畫卷。
修舊如舊,讓古寨的原住民又回來了!今年55歲的村民高文明的房子正好緊挨著東寨門,因年久失修,屋頂坍塌露天,也因家庭經濟困難,一直無法修繕舊屋。去年堡內古寨改造工程啟動后,鎮里出錢將其屋子修繕一新。“過些日子我就搬回來,以后開鋪做點小生意。”站在家門口,高文明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接下來我們將借助古寨的修繕,把周邊的紅色資源保護利用起來,串珠成鏈,發展鄉村旅游,推進鄉村振興。”陳澤華說。
主抓特色,農特產品發展齊頭并進
時下正是“白塔象牙茄子”成熟期。因獨特的土壤結構,華湖鎮白塔村種植的茄子外觀呈乳白色且富有光澤,形狀長條似象牙,口感綿軟美味備受消費者青睞。
記者來到白塔村時,放眼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些都是收購商提前預訂的,準備明天一大早再來采摘。”60歲的老陳蹲在自家田里一邊拔草一邊跟記者聊家常。他告訴記者,近幾年,茄子銷售價格比較穩定,近期收購商到田間收購的價格是每斤7元。
農產品銷得好,農戶笑得歡。華湖鎮作為農業鎮,土壤富含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四季均能產應季優質水果蔬菜。近年來,華湖鎮大力打造“百千萬”特色農業工程,形成“華湖薏米”“華湖茄子”“華湖荔枝”等農特產品品牌。其中,以“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創建百畝“白塔象牙茄子”基地,2022年第一波豐收期,全村100多畝茄子基地共創收約100噸,營收利潤約20萬元,帶動50多戶本地勞動力就業。全鎮種植“華湖薏米”面積2200多畝,為種植農戶增創收益1200多萬元。全鎮荔枝面積達1.6萬畝,改良嫁接的“井崗紅糯”2000多畝,預計至2024年全鎮優良品種改良面積達到1萬畝,年可創產值2億元。祭坑種植油柑300多畝,年產量達50萬斤,每年可創產值200萬元。此外,華湖鎮還積極打造具有“造血”功能的奇楠沉香種植項目,目前白塔村400畝奇楠沉香種植基地已完成種植,預計6年后可為村集體創收3600萬元。
“當前,我們正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農產品資源,積極推動農村電商融合發展。華湖鎮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綜合基地即將投入運營,接下來將引領農戶轉變形式,讓特色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陳澤華說。
記者手記
修舊如舊 留住鄉愁
踏入華湖鎮堡內村,記者見到了古榕、小橋、流水等傳統潮汕村落最常見又不可或缺的元素,一份熟悉的親切感油然而生。古老的城墻,拱形的寨門,深深的溝痕,仿佛在向人們訴說這個古老商埠往日的繁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搞鄉村振興,不是說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這些別具風格的傳統村落改造好。”
華湖鎮在堡內古寨改造工程的實施中,堅持“以舊修舊、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盡量保持古寨的歷史環境,還原文化風貌,也就保留了記憶里的鄉愁。
記者在與當地干部群眾交流中,他們還分享了對古寨開發活化的思路,這不僅讓歷史文脈留住了老百姓的鄉愁,同時也為古寨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他們對古寨的保護修復、開發活化,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