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近年經濟體制改革情況
一、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步伐加快。
貫徹落實《廣東省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全流程性改革企業投資管理,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按照項目性質、資金來源和事權劃分,完善市級政府投資管理,合理界定政府投資范圍,下放縣級審批權。落實民間投資36條及42項實施細則,健全政府投資決策和制衡機制;簡化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程序,對于企業不使用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按投資規模大小分別由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批的企業投資管理辦法,不再實行審批制,區別不同情況實行核準制和備案制,減少了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及新開工計劃等環節的審批。項目的市場前景、經濟效益、資金來源和產品技術方案等均由企業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并依法辦理環境保護、土地使用、資源利用、安全生產、城市規劃等手續。
二、金融體制改革成效顯著。
揭陽、揭西、揭東農商行改制成功,惠來、普寧農信啟動改制申報工作。支持和推進中德金屬企業聯合會等民營機構籌建民營銀行、第三方支付等新型金融組織,推動民營金融業合規發展,成立民營金融產業協會,推動行業自律與金融監管相結合的方式規范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壯大;開展行業特色小貸公司試點,經省金融辦同意揭陽在有關產業增設5家特色小貸公司,突破傳統小貸公司的服務形勢,推進多層次投融資市場建設。鼓勵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進行直接融資,深入實施企業上市孵化工程,引導市金屬企業聯合會等有關協會創立產業投資基金,集聚產業剩余資本,推動行業抱團轉型升級;推介股權掛牌交易業務,推動4家企業到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3家企業成功登陸新三板,推動康美、榕泰通過資本市場分別成功發行25億元、7.5億元公司債;支持冠東油品交易中心、康美中藥材申辦現貨大宗交易平臺;大力引進金融機構,匯豐銀行、中信證券已開業,東亞銀行正在試業,南粵銀行、民生銀行等籌建進展順利;大力創新發展保險業務,與省人壽保險公司、廣州醫科大學合作,在藍城區推動保險參與全科醫生制度建設試點;推動人保財險與郵儲行、揭東農信合作開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業務;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抓好金屬生態城、軍埔電商村和藍城區金融服務平臺工作,推進征信系統建設,營造公平、公正、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財稅制度改革范圍逐步擴大。
一是推行部門預算改革。對市直所有全額預算撥款單位實行編制部門預算,將部門所有收支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管理,實行一個部門一本預算,嚴格核定單位收支,科學界定支出內容,建立并完善公用支出項目定額標準體系。至2013年底,市直部門預算單位擴大到147家,覆蓋所有財政供養的預算單位,提高我市預算執行的約束力,增強了各部門預算的嚴肅性。二是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選擇9個試點單位,后逐步擴大范圍,對市直包含企業的所有撥款單位納入支付平臺支付,至2013年底,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單位147戶。資金支付按照年度預算計劃,由單位通過支付系統申報、財政審核、下達計劃的程序執行,簡化了申報流程,方便預算單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三是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在完善現行政府采購制度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實際操作規范和公開、公正、透明的運行機制,完成采購程序,采購資金全部實行國庫直接支付的辦法。四是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規范資金管理秩序。市級各行政事業單位收費和罰沒全部實行了銀行代收代繳辦法,嚴格執行“收繳分離”和“罰繳分離”的管理規定,啟動了非稅收入網絡監控系統,實現財、銀聯網,收入收繳程序化,票據管理規范化,基本達到了“以票管費”、源頭控管單位收入的目的,2013年,全市縣級財政已全面實現非稅收入管理系統上線。五是深化財政績效管理改革,在原有績效評價和自評項目的基礎上,擴大第三方評價試點范圍,強化評價結果在預算安排上的運用,完善績效預算管理模式。使市財政資金的使用,向規范管理要效率,提高依法理財、科學理財工作水平。六是大力推進稅收管理改革。開發稅源控管系統和存量房交易價格評估系統,建立市、縣、分局三級稅源監控機制,強化重點項目的動態管理,鞏固和擴大重點稅源的收入主導地位,實現重點稅源實時監控。近年來,全市重點稅源實現稅收收入占全市稅收收入總量均在70%以上。印發了《揭陽市涉稅信息交換和共享實施辦法》,以規范性文件形式明確全市31個部門和單位提供涉稅信息義務;推進地稅-房管交易稅收信息實時共享工作,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先稅后登記”,形成齊抓共管的治稅合力。
四、國企改革進不斷深化。
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意見》,大膽盤活整合國有存量資源,在整合市區客運站場資源的基礎上,著手組建揭陽交通運輸集團,完成國資委屬下運輸企業有股份制改造;以發行揭陽城投債為契機,全力推進市屬國有資產重組,打通面向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建立了城市建設投融資長效機制。采取“一企一策,逐個突破”的方法,較好地解決了困難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截至2013年12月31日,市直共投入國企改革資金4026.92萬元,其中市財政補助1035.5萬元。累計支付職工經濟補償金1997.96萬元,為2833名國有企業職工理順勞動關系。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在一批“死火”多年的劣勢企業得以平穩退出市場的同時,一批包袱沉重的企業在引入民間資本、轉換經營機制后重新恢復了生機。
五、資源環境價格改革有效推進。
一是推進兩部制階梯式水價改革。按照省相關政策要求制訂市改革方案,配套優惠措施,對低收入群體的優惠措施,在市區自來水公司直抄到戶范圍內的低保戶、特困戶、五保戶的居民生活用水戶每月每戶給予6 m3計量水價免收水費的優惠;對涉農社區和城中村躉售水價的優惠,限定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到戶計量水價不超過3.4元/m3(含污水處理費)。二是推行居民階梯式電價,居民電價在原電價的基礎上降低0.07元/千瓦時,住宅電價偏高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三是制定出臺了《關于市區出租汽車經濟承包經營服務收費項目及標準的通知》,理順市區出租車運價,規范從業者行為,調整經營者和從業者的利益關系,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一是在前幾輪改革的基礎上,重點加大對投資領域、社會事業領域和非行政許可審批領域的審批事項清理力度,共取消審批事項78項;在社會自治可覆蓋的領域選取了部分單位向相關重點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轉移行政審批事項,根據實際轉移18項;加大投資項目核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審批事項下放力度,共向各縣(市、區)下放審批事項58項,并根據工作實際,保留了228項審批事項。二是以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為契機,完善綜合政務服務體系。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綜合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縣級大部門制體制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按照“審批項目最少、環節最簡、效率最高、費用最低、服務最優”,“一樓式辦公、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窗口收費”,“集中辦理、依法辦理、高效辦理、陽光辦理、溫馨辦理”的“三個五”定位,加快建立和完善市、縣、鎮(街)、村(社區)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形成層級清晰、有機互補、覆蓋面廣、服務功能強的行政服務網絡體系。目前,我市政務服務中心大樓已竣工交付使用;7個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鎮級便民服務中心84個;建成村級便民服務室1330個,初步構建了全市四級政務服務網絡。積極協同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結合省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實行網上辦事與實體大廳相結合的審批服務模式,建立全市統一的數據庫,推進協同審批和聯動服務。三是工商企業登記審批制度改革順利開展。印發實施了《揭陽市企業登記注冊審批制度改革意見(試行)》等三個改革文件。主要從破解房地產權證限制,放寬企業場所登記;破解注冊資本限制,開展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破解前置審批限制,試行企業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相分離的登記注冊制度;全面推進并聯審批和前置審批進行改革。成效是辦照明顯提速,實現一天內完成企業登記注冊手續,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調動了群眾投資創業積極性,有力地推動我市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2013年,全市共新發展各類市場主體15546戶,與前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79戶,比增15.4%;至2013年12月底,全市共登記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相分離市場主體176戶,簡化注冊資本驗資方式143戶。
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績顯著。
一是出臺 “十二五”時期醫改規劃實施方案。針對全科醫生制度、平價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基本醫療績效考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建設、鎮村管理一體化、村衛生站管理建設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公共衛生服務辦公室七方面重點問題制定7個醫改配套文件。二是擴大基藥和“陽光用藥”制度覆蓋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0%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二級醫療機構使用基本藥物比例達到40%以上(全省為49.7%),三級醫療機構使用基本藥物比例達到25%。全市公立醫院均實行網上采購藥品,推行科學合理用藥,嚴控抗菌藥物濫用和大處方,切實減輕群眾藥品費用負擔。三是扎實推進全科醫生制度建設,目前,全市已完成全科醫生轉崗培訓444名,其中還有30名全科醫師正在各培訓基地進行臨床培訓(為期10個月)。積極探索全科醫生特聘制度,通過特殊津貼制度,吸引醫德好、技術水平較高的全科醫生到基層服務。四是全力推進“三平” 創建工作。目前,基層醫療機構100%配備平價藥包,17所二級以上醫院共設置平價診室34個(占門診資源的11%);惠來縣慈云中醫院完成平價醫院創建工作,并已正式掛牌。五是探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普寧市和惠來縣被確定為全省第一、二批試點單位。目前兩個縣(市)政府均出臺了公立醫院試點改革方案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方案,并于去年11月底開始執行,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六是民資辦醫有新突破。揭西縣中醫院引進3億多元社會資本參與改革,實行公立托管方式辦醫,目前發展形勢喜人;市慈云醫院已實施引資托管改革,將引進社會資本7億元參與改革,工程即將開工建設;投資10億多元的民營普寧康美醫院已投入使用,病床規模將達到1000張。以上3家醫院預計投入資金超過20億元,建成投入使用或改革后,全市醫院病床數將增加30%左右,逐步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
八、社會組織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出臺《關于加強行業協會(商會)建設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培育發展和規范管理社會組織的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我市社會組織改革;出臺《關于我市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創新和改革的意見》等配套文件,優化行政審批程序,提高服務水平。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共有1115個(社會團體539個;民辦非企業單位 571個;非公募基金會5個)。二是編制市級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第一批目錄,259項政府職能可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編制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目錄,市本級有50家社會組織成為優先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的選擇。三是稅務部門印發《關于明確我市非營利性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文件,推動社會組織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加大樞紐型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培育力度,全市現有樞紐型社會組織3個,行業協會51個,在服務我市經濟建設和會員單位發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四是制訂社會組織行業自律建設五年規劃,推進信息公開,建立聯系點工作制度,初步建立了一套行業規范機制;積極推動行業創新運作模式,整合產業資源、形成推動產業聚合發展的強大合力。如市金屬企業聯合會發起成立了全國首支由行業協會自籌自建的產業投資基金,建設中德金屬生態城,主導實施的“行業協會撬動民資抱團治污”被列入廣東省社會創新觀察項目。
九、資源配置改革取得新突破。
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創新發展模式,以揭陽中德金屬生態城為著力點,實現了理念和機制的“五個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創新工業園區建設管理體制,鼓勵并實行行業協會主導辦園。在園區建設管理體制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在投資建設模式上,采用協會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在園區管理模式上,相關政府職能按照規定由社會組織承擔。二是創新國際合作方式,實現多層次全方位合作。選準世界金屬制造業強國德國作為合作對象,依托行業協會,重點推進中德企業深層次合作。目前,園區已與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達成協議,將德國先進的金屬件生產設備和技術首次成功引進揭陽,并與德國高級專家組織(SES)簽訂人才引進備忘錄,由該組織為園區企業定制專家派遣服務;與德國最著名應用科技大學之一的德國達姆斯塔特應用科技大學簽訂協議,引進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和德國培訓師資力量。三是創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模式,努力打造全產業鏈。優先培育商務服務、現代物流、循環經濟、金融結算、科技創新、品牌孵化、產品展銷等現代服務功能,帶動園區實現“全產業鏈”升級。目前,已有13家揭陽企業與德國企業開展對接合作。四是創新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積極推進產城融合。先期率先啟動電鍍工業園區等產業功能片區建設,同時逐步增加科研辦公、公共服務及配套居住等內容,完善自身服務功能,實現產城融合、產城互動發展。五是創新綠色生態發展模式,疏堵結合、集中治污。引導和推動金屬企業進園入區,并采用國際先進污水處理技術,實施集中治污。目前,我市將中德金屬生態城成功經驗總結并逐步推廣到服裝紡織產業,建設紡織生態園,運用市場配置資源,推動服裝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