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揭陽市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措施》)對外公布。《措施》從融合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工作、推進全市創新人才高地建設、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等11個方面提出了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政策。
政策升級激發我市自主創新活力
據悉,《措施》是根據粵府〔2019〕1號文精神,以我市現行有關科技創新的政策文件作為支撐材料,從工作的具體抓手、實施方式、資金安排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落實落細落地的措施。
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措施》是在國家和省加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部署背景下,結合省“科創12條”的最新精神和當前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的需要,在我市2017年出臺的《揭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揭陽市科技創新發展八項措施(2017-2021年)的通知》基礎上制定的,旨在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我市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為我市打造廣東沿海經濟帶新增長極提供創新動力支撐。
據介紹,《措施》內容主要包括融合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工作、推進全市創新人才高地建設、加快建設省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加快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加大企業創新普惠性支持、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強科研用地保障、提高區域創新發展能力、加強科研誠信和科研倫理建設、持續加大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力度等11個方面,涵蓋41條政策。
政策舉措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
記者了解到,本次發布的《措施》緊扣我市“融灣建帶”目標,提出了許多力度大、亮點多的政策舉措,進一步提高了科技創新扶持政策的“含金量”。
例如,在融合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工作方面,《措施》提出,依托中石油煉化一體化項目、揭陽濱海新區等平臺資源,以及港澳和珠三角大量揭陽鄉賢的人脈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資源稟賦,在產業、信息和科技創新方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體提出了“支持我市企業與港澳及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共建科技創新孵化平臺,促使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大力扶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孵化基地,發展眾創空間、創客工場、創業咖啡等新型孵化模式,對在孵企業達到20家以上且符合相關規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由市財政給予最高100萬元后補助資金”等扶持政策。
在推進全市創新人才高地建設方面,《措施》提出“對于引進人才與本土人才,一視同仁。優先解決高層次人才出入境與居住、配偶安置、子女教育、落戶、住房、醫療、金融服務等問題,吸引更多海內外優秀人才來揭創新創業”等。
在加大企業創新普惠性支持方面,《措施》圍繞落實企業研發財政補助政策、實施科技后補助政策、優化揭陽市科技創新券后補助政策等制定了系列扶持舉措。
在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方面,《措施》提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鼓勵企業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分配機制,充分利用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票期權、崗位分紅等方式,激勵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等。
在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方面,《措施》提出“最大程度發揮科技風險準備金積極作用,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緩解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