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中醫藥彰顯了特色優勢,貢獻了重要力量。中醫理論如何貫穿這次新冠肺炎防治全過程?怎樣促進新冠肺炎患者全面康復?未來應該如何發揮中醫藥優勢,完善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近日,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系列訪談連線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院士,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中醫三大理論貫穿新冠肺炎防治全過程
新華網:您和其他專家共同制定和修訂從第三版到第七版的診療方案,包括主持制定了恢復期的治療方案。您是如何從宏觀層面整體把握診療方向的?
仝小林:在制定方案的早期,我們充分地聽取湖北省當地專家的意見,形成了初步的診療方案。隨著對疫病問題的深入認識,全國各地不斷涌現很多有效經驗,我們充分聽取專家組、國醫大師、后方院士、專家的意見,最終形成了第七版診療方案。
我們制定方案時認準兩點:一是有效,二是包容。
在有效性方面,我們希望第一時間能把患者的病看好,所以方案中沒有設定很繁雜的說明,什么證型配什么方子,什么方子配多少劑量,清楚明了地直接指導實踐,大家拿來就可以用。
在包容性方面,中醫講“三因制宜”,治療疾病要因時、因地、因人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因此我們當時研究了全國各地幾十個方案,汲取各地很多有效經驗,例如廣東的“肺炎1號方”,隨著實踐增多,不斷地去修訂,形成了最終切合實際的方案。
新華網:中醫理論如何貫穿這次新冠肺炎預防、救治和康復全過程?
仝小林:中醫理念有三個層面:“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瘥后防復”,這三個層面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一是“未病先防”。在疾病的早期,我們從社區出發,針對大量居家隔離的疑似患者以及有發熱癥狀的人群大范圍地發放中藥,減輕癥狀,確診率斷崖式下降,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第二是“已病防變”。對于已經確診的患者,通過服用中藥防止輕型、普通型轉為重型,并且降低重型、危重型死亡率。我們在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服用中藥湯藥組的死亡風險下降87.7%。同時在武漢市第三醫院的另一項研究也顯示,使用中藥湯藥組的死亡風險下降85.5%。在新冠肺炎“已病防變”方面,中藥非常具有說服力。
第三是“瘥后防復”。所謂瘥后防復就是指除邪務盡,防止疾病復發。我們針對武漢市第一批出院進入康復驛站的患者進行研究,發現中藥干預組復陽率約為2.77%,而沒有干預組的復陽率為15.79%,所以在“瘥后防復”方面,中藥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推動康復協作網發展 探索康復治療經驗
新華網: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期的治療重點是什么?后期將如何通力協作促進新冠肺炎患者全面康復?
仝小林:許多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癥和危重癥患者,在出院時盡管核酸檢測陰性,很多人還是會有部分機體損傷,這可能涉及肺、胃、消化道、呼吸道甚至腎臟、心臟等。如何使他們全面康復?這就需要整合醫療資源,建立系統的康復服務體系,這其中中醫藥大有可為。我們發現,在康復治療過程中,通過中藥湯劑、艾灸、針刺、八段錦等多種中醫手段干預,患者癥狀明顯好轉。
在我們的指導和推動下,湖北省中醫院掛牌開設全國第一家新冠肺炎康復門診,并成立了全國新冠肺炎康復協作網絡。目前,該協作網得到了全國數十家醫療機構的積極響應,其中包括多家基層醫院。在康復門診內可能會有涉及肺功能、心理、飲食指導、體育療法鍛煉等多方面專家共同參與,這就形成了全流程、多層級、多手段、廣范圍的網絡體系。未來,協作網內的醫療機構不僅可以為康復患者有計劃地進行服務,而且可以根據研究目標培訓醫生,發展康復醫療隊伍。例如我們會組織專家專門研究恢復期的患者片子,形成診斷標準,然后進行醫生培訓,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同時,我們正在做患者康復期治療相關研究,包括針對康復期心悸心慌、出汗失眠等癥狀的研究,以及肺功能損傷、肺纖維化等器康復期質性病變的研究。這些研究都需要一個過程,相信很快就有相當一部分成果展現出來。
健全法律法規 完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新華網: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并且持續擴散。為了更好地將“中國方案”中的中醫藥經驗介紹給世界,您做了哪些工作?目前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仝小林:從2月中旬開始,我們便跟隨紅十字會對伊拉克、伊朗、意大利等多個國家進行國際援助,通過網絡與多個國家溝通。同時積極與各國中醫藥學會聯系,推廣中醫藥治療方法,指導國外中醫師迅速掌握疾病診斷治療要點。目前,這些工作我們一直在持續進行著。
雖然與國外的溝通不間斷,但是目前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由于各國法律限制,很多中藥進入到海外市場仍有一定的難度,國外中醫師手中缺少了“武器”,很難將中醫藥應用下來。另外,國外大多是西醫院,一些中醫師還很難進入到醫院去治療,他們只能治療自己周邊的人群或者通過網上進行預防咨詢,在此方面還是有一定的限制。
新華網:您曾說過,要重新衡量中醫在未來醫學體系中的位置,對此如何理解?
仝小林:時代的需求推動整個醫學的發展。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慢性病發病率逐年升高,伴隨而來的并發癥不斷顯現。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代謝性疾病不斷涌現,這都是社會重大問題。
無論是慢性病還是代謝性疾病,都涉及身體多系統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發揮中醫藥優勢,運營中醫思維,將中醫整體觀融入到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從時代的需求來看,未來中醫一定會發揮很好的作用,應用前景也一定十分廣闊。
新華網:與傳染病斗爭推動了中醫學快速發展,未來應該如何發揮中醫藥優勢,完善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仝小林:第一,我認為應該建立健全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規定。
第二,應該在各地疾控部門里安排中醫藥臨床專家,有新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中醫藥工作者可以第一時間參與其中,更快地認識疾病,第一時間介入治療。
第三,加大國家傳染病防控體系建設投資力度,建立更多的傳染病中醫藥研究機構,培養相應人才,這樣“戰時”到來,可以提供更多整體素質高、業務水平強的專業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