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呈多點散發態勢,快遞物流的運輸、投遞以及簽收等安全問題成為熱點。香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奧密克戎在光滑物體表面的帶毒留存時間比原始毒株更強,甚至長達7天。
面對奧密克戎,市民收取快遞的時候是否存在感染風險?專家認為,奧密克戎的帶毒留存時間更長是實驗室條件下的結論,市民可不必過度緊張,但需注意對快遞表面和手部進行有效消毒。
奧密克戎在光滑物體表面可帶毒傳播7天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下稱港大醫學院)近日發布研究結果稱,奧密克戎變異株在玻璃、塑料、不銹鋼等光滑表面上可帶毒傳播7天。該項研究指出,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對比了奧密克戎變異株和新冠原始毒株在5種不同的物體表面的可傳播性和穩定性。5種物體材料中包含3類光滑材料(不銹鋼、聚丙烯、玻璃)以及2類多孔、凹凸不平的材料(面巾紙、打印紙)。
研究結果顯示,在光滑材料表面上,奧密克戎變異株在7天內仍具有一定傳播能力,而新冠原始毒株的傳染能力在第2天就大幅減弱,并在第4天失去傳播能力。在多孔、凹凸不平的物體表面上,奧密克戎變異株可帶毒傳播30分鐘,而原始毒株會在5至15分鐘后失去傳播能力。
“總體來說,奧密克戎變異株在不同的材料和表面上,比原始毒株更穩定,但是否具有更強的可傳播性,則仍需更多驗證。”該研究團隊稱。
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在今年初發布的一項實驗室研究也顯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可以在塑料表面存活超過8天(193.5小時),接近于原始毒株(56小時)和德爾塔變異株(59.3小時)的4倍。
奧密克戎的“持久力”比原始毒株更強,我們是否應該為此擔憂?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感辦副主任、呼吸科副主任黃林潔認為,上述研究提醒我們要警惕奧密克戎可能在自然環境中存活時間更長,但實驗室條件下的研究結果并不等同于真實的生活環境,“真實世界中的氣溫、紫外線等都會對病毒存活造成影響。”
上述香港大學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及公共衛生實驗室科學分部主任潘烈文表示,研究結果提醒我們應經常徹底洗手,利用1∶99稀釋漂白水清洗家居,尤其是對于有確診者的家庭,能有效降低被污染物感染的風險。
做好手部消毒快遞外包裝不帶回家
近日,家住廣州市海珠區的市民李小姐發現,她有一份從上海發出的快遞,3月27日就已經到達廣州,但直到3月30日才派送。對此,順豐速運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政府相關部門的要求,目前廣州對于上海、杭州、青島、溫州4個地區來穗快件全面消殺后靜置48小時方可派送。順豐速運會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及標準,對快件、車輛、場地等進行定時消殺。省郵政管理局要求企業嚴格落實屬地防疫指揮部門各項要求,做好從業人員防護和場地管理等工作。
“確實有新冠病毒‘物傳人’的病例,但這不是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黃林潔認為,目前的研究顯示,濃度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劑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是有效的,只要快遞物流企業按要求做好消殺工作,市民不必過分擔心。
作為院感專家,黃林潔分享了自己收取快遞的方法:首先是選擇快遞柜收貨的方式,避免與快遞人員直接接觸;其次是取快遞時可以帶上濃度75%的酒精噴霧和幾張紙巾,有條件的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用酒精噴霧噴在快遞外包裝表面,或者把紙巾噴濕再擦拭快遞外包裝;擦拭完畢后取出內容物,快遞袋和紙箱等外包裝可以按生活垃圾分類妥善處置,不要帶回家中。
“手部消毒仍然是市民對抗病毒的一道重要關口。”黃林潔特別提醒,帶著快遞內容物回家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不要用接觸過快遞的手觸摸面部的口鼻區域,回到家應第一時間洗手。
記者丨鐘哲 許寧寧
編輯丨莫群 林琳
校對丨華成民
來源丨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