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我省按照水利部統一部署,結合廣東省實際,制定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方案,不盲從、不攀比,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各階段工作任務。2019年順利完成第一階段建設任務,2020年順利完成第二階段任務,累計30個縣區通過省級驗收,建成率23%,超過國家下達的20%的目標。
破解困難 扎實推進
(一)克服不利影響,壓實政府責任
廣東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將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舉措之一。省水利廳黨組高度重視,將該項工作列入年度全省水利重點工作,廳領導多次召集有關部門研究落實。為追趕進度,省水利廳先后向31個縣區發送提醒函,對進度滯后的8個縣區發送一縣一單責任提醒告知書和通報文件,并深入16個縣域開展現場督導,督促各縣區政府落實主體責任。同時,建立任務清單,落實專職負責人,按月或按旬跟進工作進度,確保進度可控。
(二)規范建設程序,提高創建效率
一是完善驗收要求。細化評分細則,統一自查報告編制提綱、材料清單、技術評估及驗收會議流程,推動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二是優化驗收程序。省級技術支撐單位在各縣申報材料準備階段提前介入,減少資料審核階段意見反饋與整改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強指導交流。通過線上視頻培訓會、電話等方式進行交流答疑。組織創建縣區參與兄弟縣區驗收會,聽取專家意見、了解存在問題及創建難點,完善本縣區創建工作。
(三)多方籌集資金,形成工作合力
三年來,各級、各部門和有關單位千方百計加大縣域節水社會創建投入力度,完成達標建設的30個縣區累計投入9.18億元,其中農業節水改造4.71億元、工業節水3.33億元、城鎮及其他節水1.14億元。一是中央資金向欠發達地區傾斜,連續兩年安排國家最嚴格水資源制度考核獎勵金2909萬元支持粵東西北地區節水工作。二是用好省級涉農統籌資金,僅2020年就安排2500萬元用于各市縣節水工作。三是積極落實地方配套資金,相關縣區政府結合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要求,落實地方配套節水資金約6000多萬元。四是用好自籌資金,各類企業、公共機構等用水戶自主投入節水技改資金約3.5億元。
真抓實干 成效明顯
(一)落實組織機構,基層節水制度體系更加完善
通過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各縣(區)均建立節水機構和協調機制,推動各行業各部門形成齊抓共管節水的工作局面。據統計,至2020年底,各地先后發布節水規劃、節水“三同時”、節水激勵機制等相關制度文件約60項,30個縣區中有22個建立了節水激勵機制,建立健全節水制度體系,夯實節水管理基礎。
(二)體現節水效益,全省用水效率指標持續提高
根據初步測算,30個縣區累計建成節水型單位1676個、節水型企業162個、節水型小區808個,每年可直接節水約9480萬方,相當于一座大型水庫水量。其中,灌區節水改造節水效果最為明顯,每年可節水7350萬方。工業和城鎮生活等每年可節水2130萬方,減少廢污水排放約1600萬方,以節水促減排。在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的有力帶動下,我省用水效率指標持續提高。2019年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8年分別下降11.5%、9.1%,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501提高到0.506。
(三)突出工作亮點,形成南方豐水地區創建樣本
通過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創建工作,各地涌現出一批具有“粵”字亮點的特色樣本。
江門市新會區抓好治水“責”“早”“金”“管”“實”五字訣,深耕落細管水“責任田”,提前謀劃管水“一盤棋”,嚴布織密管水“巡控網”,實干爭超管水“達標線”,在高分通過省級驗收后,又建成節水宣傳教育基地,愛水惜水節水風氣加快形成。
深圳市福田區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將節水工作擺在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堅持依法治水、源頭節水,統籌抓好節水減污和海綿城市建設,打造污水零直排示范區,2019年萬元GDP用水量5.3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47.2%。
佛山市禪城區針對供水管網漏損痛點,特別是村居水損居高不下問題,投入3.7億元對321個自然村老舊供水管網進行改造,納入市政管網統一管理;順德區組織開展生活用水器具專項整治行動,開展63家次市場用水器具銷售情況檢查,不斷規范用水器具市場秩序。
下一步,廣東省將深入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創建工作,爭取到2021年底提前一年完成國家要求30%的目標任務,繼續為縣域節水型社會創建工作貢獻廣東樣板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