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利除害,治水興粵。五年來,廣東堅定不移把治水興水作為“1+1+9”工作部署重要內容,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起堅實的水安全屏障。
一座座堤壩守護著江河安瀾,一條條碧道綿延交錯,串起秀美山川,一滴滴清泉潺潺流淌,滋潤百姓心田,一幅幅治水安民、興水惠民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省水利廳表示,未來將通過聚力實施“851”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系統構建持久水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綠色水經濟體系,促進我省水利事業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提供有力水利支撐。
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骨干網絡
5年來,為破解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難題,省委、省政府立足區域發展新格局,推動我省興起了新一輪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建設熱潮,全省水利基礎設施骨干網絡不斷完善。
“開閘通水!”2021年6月,隨著韓江鹿湖隧洞引水工程指揮長的一聲令下,滔滔韓江水奔涌向前,如期進入揭陽各自來水廠,200萬揭陽人民如愿喝上了甘甜優質的韓江水,極大緩解了揭陽地區干旱缺水的緊張局面,成為廣東持續推進水資源優化配置,調水惠及民生的一大縮影。
根據省水利廳正在聚力實施的“851”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在“十四五”以及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將加快實施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防洪能力提升工程、萬里碧道工程、河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農村水利保障工程、智慧水利工程、水文現代化工程和水利治理能力提升工程等8大工程,建設五縱五橫的水資源配置網、江河安瀾的防洪安全網、秀水長清的萬里碧道網、優質普惠的農村水利保障網、協同高效的智慧水利網等5張網,推動水利現代化水平邁進全國第一梯隊,為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其中,建設以東江、西江、北江、韓江、鑒江干流為“縱”,以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珠中江供水一體化工程、東深供水工程為“橫”,構建覆蓋全省16個地級以上市、受益人口超7600萬人的“五縱五橫”水資源配置骨干網,成為破解廣東省水資源供給問題的“關鍵一招”。
一座座大壩拔地而起,一道道堤防加高培厚,一條條跨區域輸水渠道穿山越嶺。區域經濟、人口重心和水資源重心的“錯配”現象,正在隨著廣東“大手筆”的水利工程建設得到全面改善。
萬里碧道提升百姓幸福感
2018年以前,茅洲河、練江曾一度是珠三角、粵東污染嚴重的兩條河流。2018年,廣東打響河流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全面實施河長制、湖長制,全省8萬余名五級河(段)長廣布各地市、縣區,橫跨多個職能部門,破解“九龍治水”難題,使得如今茅洲河、練江均實現了脫胎換骨。
在汕頭潮南區隴田鎮東華村,多條小河從村里淌過,匯入練江,岸邊綠植蔥郁,農家小院倒映水中,別具一番水鄉韻味。“水不臭,空氣也好,比城里住得還舒服,現在已經是‘網紅村’,一到周末就很熱鬧。”村民翁育文開心的說。
一步步補齊“生態賬”,波光粼粼、水鳥翩翩的美麗江河正在重回廣東。近5年來,廣東啃下治污“硬骨頭”,找回了“水鄉秀色”,以茅洲河、練江為代表的全省河湖環境明顯改善。2018至2021年,廣東河湖長制工作連續4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與此同時,高質量萬里碧道建設,正在成為新時代廣東水生態文明建設中極具特色的亮麗名片。
信宜市東江河,這里偏狹一方,人跡罕至。通過建設“錦江畫廊”碧道,把6鎮(街)57村串聯成 “珠”,農田、溪流、山林等原生態村野風光相互掩映,廊橋連岸,葉綠兩岸,不僅水更美了,人氣也更旺了,鄉村振興有了產業依托,沿線30多萬村民對生活也有了新的期盼。
據省水利廳介紹,經過近三年來的建設,廣東萬里碧道已取得初步成果。2021年我省已建成碧道2900公里,碧道河段水質明顯改善,水質優于Ⅲ類(含Ⅲ類)河長增加232.3公里,黑臭水體全面消除,生態岸線增加1169公里,生態岸線從35.7%增加至55.6%。
到2025年,我省將建成7800公里碧道,全省重點河段骨干碧道網絡基本成形,使涓涓清水潤澤南粵大地,實現江河安瀾、秀水長清,不斷提高廣東父老鄉親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奮進故事
提前四年實現
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
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是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也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為織密供水網絡,打通農村安全飲用水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起,廣東啟動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
一座座水廠、泵站拔地而起,一個個深井、水池開挖完善,一條條輸水管道進村入戶……廣東加大統籌涉農資金投入,克服地形、水源分布、供水規模等差異迎難而上,延伸城市供水管網、建設規模化工程或小型工程,筑起農村供水保障網。
“一想起不用再擔心沒水喝,心里就特別踏實。”2021年初,農村集中供水工程修到了家門口,韶關市新韶鎮黃浪水村村民劉遠珠輕擰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潺潺流出。
小小一滴水,折射民生大變化。2021年底,廣東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攻堅行動順利完成,提前四年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截至去年底,我省13個市65個縣(市、區)剩余未實現集中供水的525萬人基本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同步帶動提升了180余萬農村群眾的供水保障能力,實際受益人口達到700余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以上,水質合格率達到90.4%,全省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省水利廳表示,接下來我省還將推動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農村供水規模化,實現城鄉供水“三同五化”,即“同標準、同質量、同服務”“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一體化管理、專業化運作、智慧化服務”,從根本上有效化解群眾反映的各種飲水問題,建設優質普惠的農村水利保障網。
五年掠影
●2021年底,廣東現有水庫7922座,規模以上水閘8312座,堤防總長度2.89萬公里(其中海堤長度全國第一),有效灌溉面積2665萬畝。
●2021年底,廣東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以上,水質合格率達到90.4%。
●2021年底,廣東已建成碧道2900公里,水質優于Ⅲ類(含Ⅲ類)河長增加232.3公里,生態岸線增加1169公里,生態岸線從35.7%增加至55.6%。
●“十三五”期間,廣東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全部消除,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72.3%提升至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