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揭陽的母親河。
它由南、北兩河匯合而成。南河為干流,從普寧后溪鄉南水凹出發,流經汕尾市陸河,揭陽市普寧、揭西、揭東、榕城,汕頭市潮陽,它一路奔流,接納大大小小的支流,然后與榕江最大的支流北河在榕城區雙溪嘴合而為一,經牛田洋進入汕頭港后奔向南海。
榕江流域面積4408平方千米,滋養揭陽這片土地高達6成多。2005年《揭陽市志》這樣描述:“榕江流域面積4408平方千米,市境內集水面積2800.87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積的63.5%……干流河長175千米,境內河長133.7千米。”
榕江像一位慈愛博大的母親,潤澤一方水土,刻畫秀美風光,滋養萬千生靈。一代代揭陽兒女在母親河的懷抱里繁衍生息,創造歷史,譜寫了一個個奮斗不息、開拓進取的動人故事。
記者 黃 鸝
南水凹“黃竹瀝”,榕江源由此起
榕江源黃竹瀝。楊小琪 攝
采訪組在榕江源黃竹瀝合影。林碧鴻 攝
榕江源頭區水系圖。阿 龍 制圖
和所有的江河一樣,榕江由無窮滴晶瑩水珠凝聚集結,一路跳躍,一路結伴,跨過深山,越過平原,淌過草叢,與長長短短的河流相遇,千回百轉,匯聚成川。
榕江凝聚水滴的源頭在“普寧市與陸河縣交界的738.5高地的普寧一側”(1996年《潮汕百科全書》載)。此“普寧一側”即峨嵋嶂山地西北部,這里有一個小村莊——后溪鄉南水凹村,是普寧最西北的小山村。春日的一個上午,我們來到這里探訪榕江源。
春日深山,陽光清澈,草木蔓發。我們在南水凹村68歲村民陳民錦的帶領下往山里行。山路陡峭,一路走走停停。到半山腰時,陳叔告訴我們這座山還藏著另一條江流的源頭。原來,龍江也發源于此。普寧最高峰海拔980米的峨嵋嶂余脈,延伸至南水凹處,形成一座西南-東北方向的小山脈,南水凹村位于小山脈南側,山泉南流匯成小溪,即為龍江源;而小山脈北側的山泉,則匯聚成榕江源。上春山覓到兩條江的源頭,算是我們此行的另一個收獲了。
再往上走,路更彎更陡,人跡罕至。山上竹林茂盛,撥開竹葉和野草,陳叔指著一灣淺淺的小溪說:這就是榕江源頭之水。“小時候,我們經常跑到山上玩,把這條小溪叫‘黃竹瀝’,因為小溪周圍長滿了黃竹,‘瀝’在客家語中則是‘山澗’的意思。”陳民錦娓娓道來。只見被竹林掩映的小溪清澈見底,黃色的泥土、長滿青苔的石頭,水波粼粼,陽光照射下來,如一塊七彩寶石。溪水緩緩穿過竹林,流出我們的視線。它如此靜謐,又如此靈動,看似波瀾不驚,卻蘊藏著無窮的力量。
流經汕尾陸河,而后進入揭陽
禾坑。楊小琪 攝
豐田水。林碧鴻 攝
黃竹瀝流出南水凹后稱“禾坑”,系《潮汕百科全書》校注的河名。禾坑水自西南向東北流入汕尾市陸河縣東坑鎮豐田村,折向北,沿普寧與陸河邊界線西北行,流經后溪鄉半徑村禾畬自然村后出境進入陸河,折西行,納入另一條自東而西的小溪豐田水。
豐田水是榕江接納的第一條支流,發源于豐田村東南部山地,一路向北流至村中心。豐田村是一個清秀的村莊,從山上流下的溪水潺潺湲湲,繞著村莊流動,道路兩旁種得最多的是青梅,繁密的枝頭掛滿了剛結的梅子。我們到達時恰是午后,村子靜悄悄的,沿水岸走一圈,感受榕江源頭區恬靜的田園風光,心曠神怡。
禾坑水和豐田水匯合后北行,遇到自南而北的百花園水,匯合為東坑河。東坑河自南而北經過陸河北部,過東坑鎮后稱水東河,從水唇鎮北部進入揭西五云,納入上砂河,遂稱南河。
南河一路揚波逐浪,如一條白色的綢帶,挽起揭西、揭東、普寧、榕城,在揭陽大地搖曳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