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河邊住了三十多年,過去家里都不敢開窗,尤其是夏天,氣溫又高,河水的腥臭在熱浪的蒸騰下異常刺鼻。”深圳市茅洲河的一位民間河長鄧勝平表示,茅洲河污染問題曾經成為許多市民的“心病”。經過4年時間的治理,如今的茅洲河水凈岸綠、白鷺翻飛,已被重塑為“灣區東岸綠脈、深圳西部門戶”。
城市因水而興,人民的生活因水而美。深圳的治水之路成為廣東河湖治理工作的一大縮影。近年來,廣東認真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高質量推進萬里碧道以及中小河流治理,全省河湖面貌明顯改善,生態空間有效釋放,得到老百姓的廣泛贊譽。2018至2020年,廣東河湖長制工作連續3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廣東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立新表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全省水利事業要緊緊圍繞中心抓黨建、強根基,堅持紅色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繼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動廣東水利改革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水利需求,為廣東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水利支撐。
高質量推進萬里碧道建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還河于民
河湖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廣東水網密布、河湖眾多,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都與河湖關系密切。
2018年6月,廣東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作出高質量建設萬里碧道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量規劃建設萬里碧道,打造廣東靚麗的水生態名片”。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累計建成碧道773公里,2021年度2000公里的碧道任務正在穩步推進中,水碧岸美的生態效益和水岸聯動發展的經濟效益開始顯現。
“碧道的內涵應該是‘治水治產治城’三維共治,通過優化區域生態環境,復合利用流域空間,從而提升城市功能,加快產業結構轉型。”深圳市茅洲河流域管理中心主任曾亞介紹,以茅洲河碧道光明區段為例,碧道建設將水污染治理與河流沿岸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將舊工業廠房改造成水文化展示館,將水質凈化廠改造成生態環境教育基地,一批原本破舊不堪的工業區得以華麗轉身。大圍沙河工業園區從原本人車混行、擁擠不堪的街道,蝶變為網紅美食街和商業區,提升了沿線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左岸科技公園經高標準規劃建設,成為集科技展覽和生態體驗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公園,助力提升沿岸經濟發展品質,實現治水、治產、治城相融合,碧道成為片區活躍的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
萬里碧道建設是以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為平臺,站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水、岸、城、鄉聯動發展的高度系統推進,站位高、理念新、措施實,是廣東治水理念的一次重大而深刻的改革創新,是廣東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的生動實踐,是鞏固和發展治水成果的創新舉措,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形成了具有廣東特色的碧道建設經驗。
堅持群眾路線推進中小河流治理
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如果說萬里碧道的建設是廣東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面旗幟,那么近年來廣東大力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則成為廣東水利事業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群眾路線,深入“毛細血管”般的治水實踐。
截至目前,廣東全省累計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長15260公里,完成投資295.1億元。通過系統治理,中小河流在抵御近年來多輪臺風及強降雨襲擊中發揮了重要的防洪減災作用,同時在改善鄉村環境質量,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一條條 “垃圾河”“洪災河”治理后成了一道道“河暢、堤固、岸綠、水清、景美”的風景帶,沿岸居住的百姓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
廣東治理后的中小河流因暴雨洪水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數量與多年平均相比,降低幅度分別接近90%和50%,防洪減災效果顯著。如梅州市2019年“龍舟水”期間出現4次較明顯的降雨過程,造成部分中小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但堤防等洪水防御工程運行正常,發揮了明顯的減災效益。初步估算,受益人口48.4萬人,保護農田26.5萬畝,減災效益約1.9億元。
與此同時,近幾年我省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通過將河流治理與當地鎮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結合,極大促進了鄉村振興,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如河源市源城區埔前河,治理后河水清澈,河道寬闊,兩岸郁郁蔥蔥,周邊一派田園水鄉景象。隨著治理后環境質量的全面提升,當地政府成功引進投資約200億元的包括文化旅游、智慧農業和生態小區三個板塊春沐源嶺南生態小鎮項目,將埔前河周邊地區打造成為有山、有水、有人文、有產業的特色風景帶,有力帶動當地鄉村經濟發展。
未來廣東中小河流治理將圍繞防洪減災核心任務,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和河長制湖長制任務,以及高標準建設萬里碧道,進行系統治理和生態治理,形成“山水相映、水網相通,城水相融、人水相親”的中小河流新格局。
【權威訪談】
廣東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立新:
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進我省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水利需求,還要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我省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廣東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立新表示,由于廣東地理氣候條件特殊,雖然雨量豐沛,但水資源時空分布嚴重不均,資源性、工程性和水質性缺水并存,已成為制約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我們必須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把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貫穿水利工作的全過程,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科學謀劃水資源配置戰略格局,加強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確保水安全。”
王立新表示,推進我省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一是要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上線,嚴控用水總量,減少不合理用水,大力提高用水效率,節約保護水資源。
二是深入落實節水優先方針,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高效轉變。加大《廣東省節約用水辦法》執行力度,強化節約用水監管,重點對高耗水行業開展節約用水監督檢查,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水產業。加大節水宣傳,提高公民惜水、愛水和節水意識,改變不良用水習慣。
三是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堅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實行區域和流域用水總量雙控制,健全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圍繞管住用水,健全取水口監管機制,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管理,大力提升水資源管控能力。
四是優化水資源配置。大力推進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工程、引韓濟饒供水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建設,進一步優化粵東水資源配置,研究珠中江水資源聯合調配方案,構建功能強大的廣東水網。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科學建立廣東水資源時空分布新格局,逐步形成豐枯調劑、聯合調配的水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強化供水安全風險應對能力。
王立新表示,未來省水利廳將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激發全廳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真抓實干、奮發進取,推動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水利需求,奮力開創廣東水利改革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