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就《揭陽市粵東新城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解讀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東工作的重要講話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對標“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重要要求,廣東全省正在全面大力實施以功能區為引領的區域發展新戰略,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粵東新城是揭陽市參與廣東省東部沿海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平臺,并將打造成為粵東城市群新城市中心、宜居宜業宜游濱海新城。
為助推揭陽市粵東新城開發建設,促進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揭陽市粵東新城管委會委托第三方依據《揭陽濱海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年)》《汕潮揭都市圈發展規劃》《聚焦“一城兩園”加快揭陽濱海新區開發建設的若干措施》《揭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揭陽市促進產業發展“1+1+12”政策體系》等規劃和文件,編制了本規劃。
本規劃是粵東新城未來五年產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和招商引資指南,是制定相關產業規劃的重要依據,必將對加快揭陽濱海新區及其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進而對推動汕潮揭都市圈發展和廣東沿海重要產業集群及產業帶形成具有重大的意義。
本《規劃》開篇在深入分析粵東新城產業發展的現實基礎及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確立粵東新城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接著分別就粵東新城產業的空間布局和結構體系進行了梳理和設計。最后提出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及作為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主要參考的產業發展目錄。
故此,《規劃》稿由六個部分,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為總論,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等三個部分,主要闡述粵東新城產業發展的現實基礎及短板、未來中長期將面臨的良好機遇與嚴峻挑戰,確立粵東新城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第二板塊為分論,包括第四、第五等兩個部分,分別就粵東新城產業的空間布局和結構體系進行了梳理和設計。第三板塊為結尾,包括第六部分《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及產業發展目錄。
《規劃》稿第三部分確立發展定位和目標。
發展定位:按照“項目錯位布局、產業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實現產城融合發展、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與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和惠來臨港產業園協同聯動發展,助推粵東新城發展成為宜居宜業宜游濱海新城、應用型區域創新創業示范高地、濱海產城融合綠色發展實踐區、廣東省東部沿海區域新發展極。
發展目標:包括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
到2023年,促進產業發展的機制體制基本建立,支撐產業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富有濱海新城特色的產業體系和布局框架初見輪廓,招商引資、科技創新、平臺搭建邁出堅實步伐,生活服務、公共服務、商務服務、房產地產等產業保障功能初步具備,濱海旅游、文化創意、科技服務等特色產業化發展初見成效,平臺經濟、總部經濟、健康經濟、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業態平穩起步,產城融合發展進程明顯加快,對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和惠來臨港工業園的服務功能明顯增強。
到2025年,促進產業發展的機制體制日臻完善,富有濱海新城特色的產業體系和布局框架基本建立,生活服務、公共服務、商務服務、房產地產等保障產業的先行效果持續增強,濱海旅游、文化創意、科技服務等特色產業發展成效明顯,平臺經濟、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健康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業態初具規模,產業發展的區域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產城融合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經濟發展質量和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商業街、金融街、文創街初見端倪,形成5個產業集群、10個區域性或功能性總部,建成10個平臺經濟載體,眾創空間和孵化器超過10個,規模以上企業超過2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家。
到2035年,“藍色引擎”動力澎湃,各類資源要素便捷流動,產業體系富有鮮明的濱海特色、廣泛的區域影響力和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產城融合發展趨向成熟,國內高品質旅游度假區、臨海特色產業戰略高地和粵東城市群新城市中心品牌響亮,廣東沿海經濟帶新增長極作用凸顯,各類主要經濟和社會指標排名沿海經濟帶前列,國際化開放型創新體系基本形成,成為輻射帶動粵東城市群的強大引擎。
《規劃》稿第四部分梳理并規劃了粵東新城重點產業分區布局。
堅持山海林田湖濕地村莊統籌、產城人融合發展,按照“基于現狀、前瞻未來,統籌‘三生’、協調‘三宜’,功能導向、合理分區,產城一體、組團發展”的原則,做到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突出重點、兼顧一般、遠近結合、循序推進,加快土地集約化、綠地花園化、環境生態化、載體現代化建設,依循業態類別相合相分規律,合理配置綠心、水體、產業區、生活區、文體中心,形成“六片區十組團”的產業空間配置格局,推動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高鐵商務金融片區:位于粵東新城西北部,打造環高鐵站的現代商貿金融產業集聚區,形成“總部商業”和“金融投資”兩個聯動發展的組團。在汕汕高鐵惠來站周邊,按照“合理布局、智能支撐、集聚組團、功能復合”要求,重點發展交通集散、總部經濟、現代商務、高端商業、金融服務及高尚樓宇等現代服務產業。
神泉灣文旅片區:位于粵東新城南部,形成“生態濕地”“濱海旅游”和“漁港小鎮”三個彼此依托、相互聯動的三個組團。在神泉灣,按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標準,通過“文旅+產業”的發展模式,重點打造集濱海觀光、體驗度假、會議會展、時尚購物、休閑娛樂、海上運動、旅居地產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濱海旅游綜合體。
科教創新片區:位于粵東新城東南部,打造“教育培訓”和“研發創新”兩個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組團。以實現“4E”為目標,著力培育人才培養、科創孵化、創新研發、生態優化等復合功能,構建科教類型多元、“產學研用”融合的“綜合性科教創新區”,使之成為粵東新城增長的發動機、功能的孵化器、環境的示范區、競爭的主力軍。
城市綠心片區:位于粵東新城中東部,依托綠色靜雅的環境,打造“健身休閑”和“文化創意”兩個組團。作為揭陽濱海新區功能結構和游憩空間的獨特重要組成部分,兼有多種綠地類型和生態景觀,維持生物生存和保護生物多樣性,適度導入健身休閑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提供生態服務功能,削弱熱島效應,使生態環境達到規定的標準值,促進城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生態休閑片區:位于粵東新城西南部,打造“田園鄉村組團”。著眼建設“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并重”的生態休閑區,重點推動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生態休閑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增加生態產品和休閑產品有效供給,實現生態產品和休閑產品穩定增值,助力粵東新城形成生產生活生態融合、人口資源環境和諧格局。
戰略預留片區:位于粵東新城東北部,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劃定戰略預留區,建立空間留白機制,遠近結合、留有余地,為未來發展,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更大發展留足稀缺資源和戰略空間。
《規劃》稿第五部分著力梳理并構建粵東新城的產業結構體系。
從發揮粵東新城區位和政策優勢出發,緊扣揭陽濱海新區“一城兩園”總體規劃,圍繞建設粵東城市群新城市中心目標,強化對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和惠來臨港產業園的服務功能,堅持以生產性和生活性的現代服務業為主導、兼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從特色、保障、新興三個層面打造導向明確、競爭力強、充滿活力的產業增長新空間新系列,構建“3+4+5”的產業結構體系。同時,緊密結合“互聯網+”的產業發展趨勢,從智慧產品、智慧數據、智慧服務三個層級上推動服務業以“互聯網+”為內在核心,形成縱向有序承接的產業鏈體系。《規劃》明確在擬建產業體系框架下培育若干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打造粵東區域性商務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科技服務中心、文化創意中心、旅游休閑中心、信息服務中心,整體提升粵東新城現代服務業在粵東地區乃至全省的地位和輻射能力。
“3+4+5”的產業結構體系,即:加快發展濱海旅游、文化創意、科技服務等三大特色產業;優化發展生活服務、公共服務、商務服務、房產地產等四大保障產業;大力發展平臺經濟、總部經濟、健康經濟、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五大新興業態。
加快發展三大特色產業,發揮稟賦優勢,突顯當地特色,增強產業市場影響力。(1)濱海旅游業,主要包括濱海文化旅游業、海上游艇旅游業、潮汕古邑旅游業、工業觀光旅游業。(2)科技服務業,主要包括科技咨詢服務、科技綜合服務、創業孵化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檢驗檢測服務。(3)文化創意業,主要包括工業設計業、景觀設計業、廣告裝潢業。
優化發展四大保障產業,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民生保障能力。(1)生活服務業,主要包括零售服務業、餐飲服務業、住宿服務業、家庭服務業。(2)公共服務業,主要包括教育供給、醫療供給、公共供給。(3)商務服務業,主要包括人才引培服務、商務咨詢服務、傳統金融服務、新興金融業態、會議會展服務。(4)房產地產業,主要包括高端住宅、公租住房、商業地產、金融地產、文旅地產、康養地產、科技地產、文創地產、工業地產、倉儲地產。
大力發展五大新興業態,促進產業規模快速提升,強化產業的增長活力。(1)平臺經濟,主要包括“互聯網+服務業”、“互聯網+生產”、“互聯網+創業創新”。(2)總部經濟,主要包括制造型企業總部經濟、服務型企業總部經濟、研發型機構總部經濟。(3)健康經濟,主要包括海洋生物醫藥業、健康養老服務業、體育健身服務業。(4)數字經濟,主要包括電子信息業、數字文創業、數字游戲業、數字技術應用。(5)綠色經濟,主要包括新能源服務業、節能服務業、環保服務業、設施園藝業。
為大力促進粵東新城重點產業發展,扎實建立“3+4+5”產業體系,保障本《規劃》落到實處,《規劃》稿第五部分在每中類產業下通過專欄形式梳理、規劃了51項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重點項目計劃開工時間遠期展望至2035年。其中,三大特色產業17項,包括濱海旅游業9項,科技服務業4項,文化創意業4項;四大保障產業19項,包括生活服務業5項,公共服務業5項,商務服務業5項,房產地產業4項;五大新興業態15項,包括平臺經濟3項,總部經濟2項,健康經濟3項,數字經濟4項,綠色經濟3項。
從實際操作層面考慮,《規劃》稿第六部分提出了加強組織建設服務、構建產業規劃體系、強化要素保障支撐、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健全評估監督機制等五個方面的具體推進措施,為粵東新城重點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健康優越的外部環境。最后通過附錄形式,按照產業發展的戰略重要性和時序緊迫性,提出了產業發展目錄,作為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的主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