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村群山環擁、碧水旖旎、綠意盎然。
黃叔培故居“博士第”。
黃繼蘆故居“蘆碧樓”。
觀音山村休閑文化公園。
在揭陽,提起院士家鄉,可能很多人一下子就會想到“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的家鄉玉湖新寮。不過,今天我們探訪的是中國著名內燃機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黃叔培的家鄉——揭東區玉湖鎮觀音山村。這個地處玉湖鎮西部山區的小村落,不僅山清水秀,而且人文蔚盛,英才輩出,是聞名遐邇的文化之鄉。
潮客交融 文明祥和
觀音山村位于玉湖鎮西部,與梅州地界的埔寨鎮相鄰,因境內西南面的觀音山而得名。觀音山村猶如置身于青山綠水中的一顆明珠,青山環擁,最高峰曰觀音山崠,海拔448米。4000多畝生態林郁郁蔥蔥,田園成片連著青山,山泉水清澈甘甜,民居錯落有致。盛夏行走于村中,極目所至是藍天白云與綠水青山,宅前屋后綠樹成蔭、果滿枝頭,鄰里間笑語相聞,池塘里閑鴨悠游,一派恬靜淳樸的山鄉景象。
據《揭陽縣志》記載,觀音山村創寨于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明代初年,黃氏先祖寧化公(福建邵武峭山黃公后裔)由福建先遷河婆,后至豐順,傳至七世祖清泉、活泉兩公,幼年為遺孤,替邱姓舅父家養鵝度日。后來,兄弟倆在鵝棚設臺祭祖,并在此創寨,歷經一代又一代人的篳路藍縷,繁衍壯大,蔚成一族。觀音山村幾乎全村一姓黃,仍余有小部分邱姓,這便為當年邱姓舅父后代。觀音山人感念舅父收留養育之恩,將邱氏視作一大房份議事,并世代相尊。
位于村里大坪的熾昌堂,是觀音山黃氏一族的祖祠,為三進院落,類似“三壁連”建筑,門前大埕中保留著一口古井,該祠建于明末清初。族人介紹,這便是當年祖先鵝棚創寨之地。每年的除夕之夜,族人集中于此祭拜祖先,慎終追遠。村中還有分柑垅,據說舊時每年除夕,村中有添新丁的人家,便在這里向過往鄉鄰贈送大桔,既與大家分享添丁之喜,也借此敦睦情誼。
屬于半山客區的觀音山村,潮客文化在這里和諧交融,村人以客家話為主,也會用潮汕話交流,在民性、習俗、建筑、飲食等若干方面也呈現出潮風客韻的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厚養薄葬理念在觀音山村蔚然成風,長輩健在時晚輩竭盡孝道,陪伴奉養。長輩去世時,節儉治喪、文明祭祀,沒有傳統的披麻戴孝,不燃放煙花爆竹,更不會大操大辦,形成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和文明、低碳、環保的祭祀理念。
耕讀傳家 英才輩出
幽長的巷子、斑駁的墻瓦、磨損的雕欄畫棟、靜謐的祠堂庭院,印刻著似水流年的痕跡與滄桑,也記錄著黃氏一族的輝煌與榮光。在觀音山村下圩內,有一座“四點金”古民居——博士第,歷經百年風雨而保存完好,這便是中國著名內燃機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黃叔培的故居。黃叔培的侄孫,74歲的黃念之,拿出了黃叔培夫婦的相片,向我們介紹有關情況。博士第建于1924年,資金是黃叔培在美國留學期間的獎學金和勤工儉學積攢而來的。建成之后,黃叔培有過短暫的居住,平日由他的父母和兄弟居住。
黃叔培(1893~1979)童年在觀音山禮拜堂讀小學,少年在揭西五經富道濟中學就讀,初中畢業后考入上海中西書院。1911年,考入蘇州東吳大學深造。1912年,轉學北京清華大學。1915年,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后,赴美國留學,進克利佛倫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攻讀。1918年畢業,并獲工程學士學位。同年,進入西利亞理工大學(有說是倫斯勒理工學院)攻讀機械工程碩士學位。獲得碩士學位后繼續讀博,1923年獲該校機械工程博士學位。1923年回國,先后擔任北京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西大學等大學教授。他的專著《自動車工程》,被列為大學叢書之一。新中國成立后,黃叔培被定為一級教授,先后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主任、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副院長、吉林工業大學副校長等,入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國務院決定,將“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第三至五屆委員。黃叔培傾其一生,為新中國的汽車制造、內燃機教學和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育出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是他的學生。
觀音山村人自古便注重耕讀傳家,晴耕雨讀、日耕夜讀。 “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一直被奉為至理,黃叔培院士的榜樣力量也激勵著眾多的觀音山子弟崇文向學,奮發圖強。院士故里,人才輩出。主刀救治抗美援朝戰斗英雄李玉安的著名醫生黃仰隆教授,曾任“鐵拳-2004”軍事演習總指揮、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中將軍銜的黃漢標,因證明困擾數學界30多年的“布爾函數復雜度猜想”而獲得了2020年斯隆研究獎數學獎、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學者獎的天才青年數學家黃皓,為籌建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作出重要貢獻的黃道發教授,哈佛大學博士、芝加哥大學麻醉學教授黃克睿……此外,觀音山村走出了享譽香江和東南亞的老詩人黃天碩、“國際桂冠詩人”黃繼蘆、當代兩棲詩人黃海、“60后”女詩人黃芳華、后起之秀黃克鑫等,他們用紛呈的詩作,為觀音山村增添了濃濃的詩意。
崇文重教 家國情懷
最深不過桑梓情,最美不過家鄉美。觀音山村人歷來崇文向學,詩禮傳家,忠孝理念、家國情懷也在這里世代相沿。無論是條件多么艱苦,或者是去國他鄉,觀音山村人始終眷戀自己的家鄉,以一片赤誠之心回饋家國,特別是在崇文尚賢、興教育人方面更是不遺余力。
位于觀音山村糖房角的一座別具特色的泰式庭院——蘆碧樓正是觀音山村人懷戀故土,回饋故鄉的見證。蘆碧樓是泰國華僑領袖、“國際桂冠詩人”黃繼蘆的舊居,命名取自于黃繼蘆和他的妻子羅碧娟的名字。黃繼蘆1925年出生,自小聰敏好學,早年畢業于揭陽一中。1945年移居泰國后,黃繼蘆長期致力于推廣華文教育,成績卓著。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更巧妙地通過各種文化活動促使中泰關系從文化領域破冰,最終推動中泰邦交正常化。1978年榮獲世界“桂冠詩人”榮銜和國際榮譽“文學博士”。功成名就的黃繼蘆雖身在泰國,卻時刻感念祖國和家鄉。村里修路建橋他都大力支持,20世紀90年代,黃繼蘆主持成立“海外寧化中學建校委員會”,并帶頭捐出巨資,得到黃順風、黃自福、黃木榮、黃永萬、黃新發等華僑熱烈響應,共籌集資金300多萬元,興建寧化初級中學。1990年,黃繼蘆夫婦回鄉建設蘆碧樓,每年都會到這里小住,直至2012年黃繼蘆逝世。黃繼蘆臨終前還叮囑后代:“子孫世代須學華文,懂普語,珍惜一切回國經商就業求學的機會,謹慎保存華人文化根脈。”蘆碧樓保留著大量夫婦倆生活過的痕跡,保存著有關黃繼蘆家族相片、新聞報道及其著作,還有當年鄧小平訪問泰國與黃繼蘆親切握手的相片。
黃繼蘆回報家鄉、崇文重教的義舉在觀音山村不是獨例。觀音山村的公園、廣場、道路、學校等公共設施,都凝聚著觀音山村兒女拳拳的愛鄉之心。位于觀音山村背頭嶺的達能小學,也是20世紀80年代在旅泰愛國華僑黃就德的大力支持帶動下建成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黃啟文、黃少華等鄉賢,先后捐資獎教獎學,造福桑梓。時間來到2023年,歷經30多年風雨侵襲,達能小學南北教學樓嚴重老化,經檢測為危樓。重建達能小學迫在眉睫,因受疫情影響,村里對于建校資金的募集根本沒底。沒想到,在觀音山村“兩委”和老人協會的倡議下,通過網絡接力捐款,鄉親們的愛心迅速匯聚。鄉賢黃建華帶頭捐款50萬元,其他鄉親1302人參與接力,短短的兩個月內就籌得善款400多萬元,讓破舊的校園得以迅速重建,重煥光彩。
觀音山村同樣是一片紅色熱土,烽火革命年代,在古大存等革命先驅的帶領下,觀音山兒女為有犧牲多壯志,拋頭顱灑熱血,為國為民捐軀。出生于1900年的黃家仁,剛直善良、喜替他人抱不平。大革命初期,加入東江工農紅軍,被任命為游擊隊小隊長,負責觀音山一帶,開展武裝斗爭。1930年夏被捕,受盡嚴刑拷打而寧死不屈,于當年9月被槍殺于進賢門外,年僅30歲;黃景耀(1906~1931),又名黃仰臨,先在揭西五經富讀書,后轉學至福建上杭縣。1929年5月,紅四軍進入閩西,中共上杭縣委發展黃景耀、黃華容等人為中共黨員,并潛入縣城內,迎接紅四軍攻城。9月19日,紅四軍在朱德指揮下攻克有“鐵上杭”之稱的縣城,并成立上杭縣蘇維埃政府,黃景耀擔任城關中區工委書記。1955年,福建省認定黃景耀為革命烈士。
行走在觀音山村,除了慨嘆它的山清水秀,更慨嘆它的地靈人杰,吸引著人們去探尋背后那些神奇的故事與美好的傳說……近年來,觀音山村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推動綠美村莊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獲評為“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廣東省衛生村”“揭陽市衛生村”“揭陽市平安村(社區)”“揭東區文明單位”“揭東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先進集體”“揭東區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該村黨委書記黃雄表示,觀音山村將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深入挖掘村落的歷史內涵,整合人文資源,加強保護規劃,以文化傳承和科學規劃,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本文照片均由楊小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