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元宵前夕,在湖北衛視熱播的綜藝節目《誰是我家人》中,一名秀發披肩的女子,與著名電視主持人趙嶼鷗和嘉賓史常青、劉剛等 “玩”起了剪紙游戲。一把剪刀,一團紅紙,在她手上頃刻間便能隨心所欲地變現出各種花樣圖案。其變魔術般嫻熟的剪藝,讓現場觀眾嘆為觀止。這名“玩轉”剪紙的女子,便是來自潮汕的民間剪紙藝人陳小燕。
巧剪奧運登上郵政明信片
“70”后的陳小燕生于潮陽關埠民間藝術之鄉,打小便對剪紙萌發朦朧興趣,四五歲時便開始染指這門傳統手藝。小時候每逢過年,陳小燕通常都會幫母親剪出大小不一的紅“囍”和窗花,貼到門頂窗上,把家里的節日氣氛渲染得濃郁喜慶……
時光荏苒。童年的愛好,被后來日復一日的逼仄生活湮沒在記憶的角落里,直到 2006年——那一年,潮陽剪紙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這一振奮人心的喜訊,重新喚醒了陳小燕心中沉寂多年的剪紙夢。她決心重拾夢想,橫下心要將從前流失的時光追回來,可當她拿起久違的剪刀和紙團時,卻傻了眼——多年荒廢,一時感覺無從下手。陳小燕并不氣餒,她以歸零的心態汲取傳統技法,夙興夜寐地摸索鉆研,后來又大膽加入個人創造,積極融入時代元素,不斷拓寬剪紙的范圍和形式,短短的幾年便實現了水平的“飛躍”。其作品從原來的自然風光、花鳥蟲魚等傳統民俗圖案,逐漸加入了人物和事件,使人景結合,讓作品更具靈魂,形成了“簡中求繁、繁中求新、簡繁相間、疏密有致”的剪紙特點。
2008年北京奧運前夕,陳小燕用5個月時間,手剪了一幅長2.08米、寬1.28米的作品,給它名為《相約北京》。作品構思大膽,氣勢磅礴,將奧運開幕式和整個賽程38個項目一一展現其中,讓觀眾仿佛欣賞到了一個個無聲的賽事。一次偶然,陳小燕將作品寄往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幸運地被作為第二屆國際剪紙藝術品收藏,后來該作品還入選廣東省郵政局明信片。首次的“試水”成功,給了陳小燕莫大的鼓舞,《相約北京》成了她重涉剪紙藝術的發軔之作。
方寸之間濃縮潮汕風情
在陳小燕的工作室里,琳瑯滿目掛滿各種剪紙圖景,有“紅頭船”,“桃花過渡”,“雙咬鵝”舞,潮汕繡花姑娘……“天地風光皆展現,人間姿態盡留足。”一幅幅剪工細膩、格調雅致的剪紙,飽含濃郁的鄉土氣息,讓人感受到潮汕大地燦爛多姿的風土人情。當中一幅《進賢門》作品,以揭陽地標性建筑進賢門為背景,造型自然,清新靈動,線條疏密工整、鏤空通透,粗獷處似大刀闊斧,細微處如行云流水,濃縮了揭陽當地的特色風物,以象征性的手法展現這一千載名邑的時代風貌。
藝術需要感悟,創作期間,陳小燕常常踩著單車,背著相機,獨自行走在城鄉的大街小巷,挖掘題材,開闊視野,捕捉美麗瞬間。這讓她的作品每見靈氣,毫不起眼的剪刀紅紙,在她手上,亦成了演繹美的工具。采訪時,陳小燕隨手操起剪刀,在一團紅紙上“沙沙”幾下,不到一根煙的工夫,一只翩然若飛的蝴蝶便躍然紙上。陳小燕說,根據需要還可靈活變通,剪成各式各樣的圖案。果然,她的作品,或花中套花,或字中嵌圖,或圖中嵌花……變化多端,隨心所欲,精美動人,呼之欲出。日前,陳小燕還以潮劇表演藝術家姚璇秋的首本戲《掃窗會》為題材,剪出戲中蹲步執帚的王金真。作品形神俱備,惟妙惟肖,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讓人頗為喜歡。
致力弘揚傳承剪紙藝術
剪紙是一件工繁藝細的活兒,必須制心一處,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盡棄。一次剪了一幅《梅蘭竹菊》,歷經幾天幾夜,眼看大功即將告成,陳小燕激奮不已,誰知一不留神剪破了一條細如發絲的紋線,頓時功虧一簣……為求得一氣呵成,每當靈感來襲,陳小燕便舍不得停歇,常常一坐便是一整天,每每要忙到凌晨才肯“收工”。
“刻刀有韻勤裁入,畫筆凝神細剪出。撒下仙花一朵朵,彩云飛向萬家屋。”與時間賽跑的陳小燕很快有了名氣。幾年間,陳小燕出版了名為《憶美集》的個人剪紙作品集,留下了《三瑰寶薈萃》、《潮汕殼桃粿》、《福壽康寧》、《藝苑雅集》等大量作品,為“國遺”剪紙藝術增添了濃厚的色彩。其作品《潮劇花會》被“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名錄——中國剪紙藝術展”收藏,《跨越》、《國學大師饒宗熙》、《百載商埠》入選廣東省剪紙藝術作品展;她為第六屆國際潮青會剪出的標志物《紅頭船》,被作為大會紀念品贈送給來自各國的與會嘉賓。她多次接受中央電視臺、香港潮商衛視以及廣東、深圳等媒體采訪,向社會各界展示潮汕剪紙。著名潮丑方展榮稱贊陳小燕將剪紙藝術帶出了潮汕。
為了更好地弘揚和傳承剪紙藝術,陳小燕成立了剪紙工作室和培訓展示中心,不少孩子慕名前來學習剪紙。每周她還固定要到汕頭聿懷初級中學為學生上剪紙手工課,不時還應邀到市區的飛廈中學、東廈中學、澄海中學等“客串”上課。當然,掌聲的背后,對陳小燕的剪紙也存有不同聲音。無論如何,藝術歷來提倡百花齊放,而爭鳴,正是文藝繁榮的征兆和文藝前進的必要歷程。
正在創作中的陳小燕。通訊員 攝
圖①:北京奧運耀全球。
圖②:揭陽進賢門。
陳小燕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