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青獅”項目是我市一張飲譽中外的文化名片,在過去 20 多年的時間里,青獅從一項僅僅流傳于本土的民俗,一步步登上國際大舞臺,名揚四海。在這個過程中,青獅代表性傳承人孫淑強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潛心鉆研、挖掘、保護、弘揚、創新獅藝文化,推動揭陽青獅文化走出國門,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風采。
在此前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名單中,現為揭陽市孫淑強獅藝武術館館長的孫淑強名列其中。
夙興夜寐,傳承弘揚青獅文化
青獅與其他獅有著明顯的差別,特別是一抹潔白的眉毛特別醒目,在民間有著獅王的美譽。
孫淑強舞青獅,是從父親孫振高手里接過的衣缽。“1994到1996年間,大家都比較羨慕外地的獅文化,青獅逐漸走下坡路。”眼見本土獅藝文化漸漸失去光彩,孫淑強十分不甘心,2002年,他創建傳統武館,踏上了培養輸送武術人才、傳承創新青獅文化之路。
那時,孫淑強便開始著手挖掘青獅的歷史和傳統技法。但數百年來,獅藝都是通過習武之人口口相傳,較少有完整的資料記載,因此一開始便遇到不少困難。“言傳身教,一代一代口頭傳承下來,有時候就忘記了,隨著我父親去世,很多東西也丟失了。”孫淑強說。
后來,孫淑強花了好幾年時間,多方走訪前輩、參訪獅館和研究鄉村遺留的相關歷史物品,盡最大的努力搜集、整理、保護青獅文化。在弘揚傳統制作工藝的同時,孫淑強還潛心鉆研并加以創新,曾用半年時間制作一頭經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的“世界最大青獅”;在繼承和發展傳統獅藝技法的基礎上,獨創出一套高梯采青新技法。
有志者,事竟成。2010年,孫淑強編著的非遺刊物《青獅》出版發行,同年,青獅在多個非遺項目中脫穎而出,到上海參加世界博覽會“廣東周”文藝匯演;2011年,揭陽青獅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站在更大的平臺上向人們展示潮汕獨特的民俗風采;2018 年,孫淑強被確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19年,孫淑強榮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薪傳獎”,是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非遺傳承人。
鍥而不舍,讓揭陽青獅文化走出國門
“把青獅文化傳播到國外的,我們是第一個團隊。在國外表演時,影響出乎我們意料。”孫淑強認為,青獅若只存于潮汕,不被外人所識,也會變得黯淡無光。他下定決心:“我要把揭陽青獅發揚光大,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欣賞到青獅表演。”
于是,孫淑強帶領青獅團隊積極通過競賽賽事、網絡媒體等各種平臺,大力展示和宣傳青獅文化。國際傳統武術精英大賽、上海世博會、廣東省國際旅游文化節、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大會晚會……多個重大活動中活躍著孫淑強舞獅隊的身影,揭陽青獅大放異彩,其知名度、影響力得到質的提升。發展至今,孫淑強舞獅隊現有隊員500多人,已成為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專業性舞獅表演團體,每年有100多場舞獅演出。
在孫淑強的不懈努力下,“揭陽青獅”在20多年的對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先后與俄羅斯、蘇丹、德國、埃及、摩洛哥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友人“結緣”,港澳臺青年、各同鄉會和國際團體到其青獅保護中心參訪200多場次。
在孫淑強的推動下,青獅已經從獅藝傳承演變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央視、廣東衛視、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等各大媒體相繼報道孫淑強的事跡,廣東電視臺“走讀廣東”欄目譽其為“一代獅王”。
傳承創新,助力活力古城建設
多年來,孫淑強為保護繁榮古城文化、建設活力古城作出積極貢獻。他提出讓業界專家稱贊的“文化+旅游+文創”思路,在古城創設了國家級非遺青獅文化傳承基地,并精心打造文化展館和文創生活街,配備燈光秀重現古城“夢里水鄉”場景,設置“老城故事”文化體驗館,讓更多市民、外地游客在青獅文化旅游景區親身體驗舞獅和武術,通過舞臺劇、相聲等節目聆聽揭陽故事。
去年,孫淑強還與揭陽職業技術學院等聯合主辦揭陽市首屆青獅文創設計大賽,以揭陽青獅為創作主題,融合民俗非遺文化內涵及時代的審美需要,對中國非遺的視覺符號、傳統工藝等進行時代感詮釋,開發具有較高文化性、創意性、實用性和良好市場價值的產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取得良好效果。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努力,把青獅文化旅游景區打造成一個集合點,吸引更多非遺項目走進來,讓非遺與旅游產業結合,增強游客的文化體驗,同時也為非遺‘活’起來開辟新路徑。”孫淑強說,希望通過文旅結合,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揭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中保護、在保護中傳承,更好地融入社會、融入生活、融入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