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七八月間,正是蓮荷全盛時期。蓮荷一年四季都是詩: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是首清淡的詩,夏季“映日荷花別樣紅”是一首浪漫的詩,秋日“滿塘蓮子吐珍珠”是一首醇香的詩,隆冬“玉藕傳情結連理”是一首喜慶的詩,時時刻刻都飄揚著天籟般的神韻。她以國色天香盡顯嫵媚和妖嬈,她以婀娜身姿吸引了眾多人前來欣賞、享受大自然的韻律和恩惠。
蓮荷是神奇的。佛經上介紹,如來佛祖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國王的兒子。他母后懷孕夠月時,按風俗趕緊回娘家坐月子。可是母后剛出皇宮肚子就痛了起來,她勉強行至御花園就生產了。這小孩真是奇怪,一出娘胎就前走七步后走七步,左走七步右走七步,他走過的地方,每一步都生出一朵蓮花。后來他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佛祖的這件事就成了“七步生蓮”成語。從古到今,寺廟里的神像下的“蓮花寶座”就是從這個成語說起的。還有《封神演義》里的小哪吒,因鬧海把龍王三太子的龍筋給抽了,這下可惹怒了老龍王,逼他父親李靖殺兒償命。哪吒一氣之下就自盡了。他師父太乙真人不忍心讓徒兒魂無歸宿,就用蓮花、蓮梗、蓮葉、白藕拼扎成哪吒的人形,雙手合十,念動咒語,全身發功,大喊三聲:“哪吒!還不現形來,更待何時——”只見從天上射來道道金光,蓮花形象的新哪吒真的從地上應聲躍起。你看他白蓮藕身子、荷花披肩、荷葉衣裙,一個神奇的“蓮花童子”就永遠在天地間傳頌。
蓮荷是神圣的。冬有詠梅之說,春有賞櫻之愛,秋有嘆菊之感,在炎炎夏日里,唯荷花迎驕陽而不懼,遠離塵世,清姿素顏,以潔身自愛的品格和灑落寬闊的胸襟,獨植水中,令人敬慕。古人筆下的蓮荷在詩、詞、歌、賦中永遠是圣潔高貴的。漢魏六朝抒情賦中的名篇就有閔鴻、曹植、傅亮、鮑照的《芙蓉賦》;孫楚、潘岳的《蓮花賦》;梁簡文帝、梁元帝、江淹的《采蓮賦》,在這些詞賦里,他們借蓮荷喻人,或歌頌其純潔、或贊揚其清廉、或敬重其不妖、或感嘆其奉獻,讀來讓人肅然起敬,回味無窮;自屈原用“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的詩句來表達自己高潔的志趣后,名篇佳句更是層出不窮。“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留得枯荷聽雨聲。”贊美蓮荷的詩句不但寫在典章里,還時時刻刻銘記在人們的心中,澳門回歸祖國,設計區旗時,經過反復斟酌,最終定下綠色的旗面上一朵盛開的白蓮花,人們盼望向往的是白蓮花般的清純和高潔。飄揚在旗幟上的白蓮花是多么的神圣,多么令人萬般遐想。
蓮荷是廉潔的。“蓮”與“廉”諧音,更有出水芙蓉、君子之花的美譽。荷花,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掌故。今自看來,荷花生于池塘,出塵不染,莖梗直而不彎,葉闊而綠,花碩大而舒展,粉中透紅的艷麗,白里浸黃的富貴,彰顯出大氣、孤傲。那幾近成熟的蓮蓬更是美景中的絕佳點綴,她孕育著新的生機與希望。人們對荷花的這種酷愛,也演繹了非常美麗的傳說。相傳荷花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逃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使玉姬流連忘返。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并讓她“隱于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卻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荷花清秀,花香四溢,沁人肺腑,所以荷花在人們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吉祥豐興的預兆。愛蓮,愛廉,不僅是人們對美麗的追求,而且是做人的道德規范。
俗世喧囂,紅塵擾攘,我們在其中摸爬滾打,難免會讓靈魂蒙塵。蒙塵的靈魂,就像一面蒙塵的鏡子,讓你看不清自己,迷失在紛紜雜亂的世界里,丟失了純凈的本心。所以,要學會為靈魂沐浴,清醒地活著,活成一株清雅的荷,不管身處何境,永遠留有屬于自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