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香草。
人們常會說到“書香之家”“書香門第”,但究竟何謂“書香”? 在古代,書香很可能來自一種草藥。
“書香”之典出于蕓草之香。蕓草也叫香草、蕓香草,又稱蕓香樹。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現在蕓草大多產于川、甘、陜、貴、滇等地。它不僅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且還是一種可用的藥材,有驅蟲、驅風通經的作用,嚼之有辛辣和麻涼的感覺。
古人為了防止蛀蟲咬食書籍,便把蕓草放置書中。書中清香之氣,日久不散,打開書后,香氣襲人,故此草深受讀書人和藏書家的鐘愛,對典籍賦予“書香”的美稱,由此世代流傳,指代篤好讀書和崇尚文化。著名的浙江寧波天一閣藏書樓,享有“無蛀書”的美譽,皆因該藏書樓每書都夾有蕓香草之故。如今省市級以上的圖書館大多仍用蕓草來保護珍貴的典籍。
蕓香辟蠹,成為古人保護書籍最簡便易行的方法,也是一種頗含詩意的舉動,因此它每每出現在詩人筆下。唐人常兗在《晚秋集賢院即事》中說:“墨潤水文繭,香銷蠹字魚。”唐代詩人楊巨源《酬令狐員外直夜書懷見寄》則說:“蕓香能護字,鉛槧善呈書。”宋人梅堯臣《和刁太傅新墅十題。西齋》詩有:“請君架上添蕓草,莫遣中間有蠹魚。”蕓草詩情,頗具趣味。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