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風俗習慣中,有許多禁忌,在某個環境中禁止說平時常說的話,這便是說話的忌諱。特別是在重大的節日里,或是婚、喪、喜慶活動中,說話更須十分謹慎。若是不慎說錯,犯了禁忌,不但會招來外人的非議,也失卻了自家的教養,遭人家看不起。
春節,是一年中第一個,又是最隆重的大節日,人們歷來都十分重視,看作神圣的日子,必須說吉利話,希望開個“好頭彩”。同時也必有許多禁忌語言。從正月初一至初四這幾天尤為重要,通常都使用“平安”、“合想”、“大吉利市”等詞語,凡是“死、絕、衰、亡、破、敗、離、災、禍、鬼……”之類的字眼,一律禁用。如平時常用的“如死”、“雅死”、“好絕”(死和絕都作程度副詞使用),都應改為“如在”(音zai 6)、“雅在”、“好在”。要把燈吹滅,應說為:“把燈留起”。若有不慎打破盤碗,不可說及“破”、“碎”字,應馬上說:“缶開嘴,大富貴”。若是小孩說了犯忌的話,大人們立即說:“童言無忌,大吉利市”。或者說:“膠倉嘴,口旦 唔對”。有些老人,還表示要纏個“草埃”,為犯忌的話者擦嘴巴呢!若是在這初一至初四時間,孩子有罵鄰居或對鄰居說了不吉利的話,做家長的,馬上拿了一對大吉,到鄰居家道歉,說好話,請求原諒。
若是去慰問喪家,不能直言×伯死了嗎?應把“死”字改為“老去”、“逝世”、“仙游”、“過身”、“過世” 等詞,以示禮貌。若是死者屬中青年,應說“不幸早逝”,以示痛惜。若是兒童,應說為“夭折”、“倒返去”,以示哀悼。這樣說,不但表示文明禮貌,也給喪家以慰藉。
若探望病人,不能直說“病”字,應婉轉說為“身體欠佳”,或“近來有點不適”、“食唔落”、“浮熱發燒”、“頭燒額熱”等,盡量說得輕松無事,以給病者精神安慰。還有把問醫說成“去看先生”,買藥稱為“拆涼”,煎藥稱為“煲涼”。中藥稱為“涼茶”,西藥稱為“藥片”、“藥粉”、“藥水”。死人的棺材稱為“大厝”、“壽板”,棺材鋪稱“長生店”,死人穿的衣服稱“壽衣”、“仙衣”,墳墓稱為“陰宅”。出殯時,架棺木的兩只椅子稱為“好命椅”。
賀人結婚最忌說個“重”字和“離”字,應說:“百年好合”、“白頭偕老”等好話。賀人進宅最忌說“倒塌”、“火燒”等詞,應稱新居為“大廈”,搬遷為“喬遷”。賀人生日最忌說“短”、“折”、“死”等字,應說:“長命富貴”、“壽比南山”。祝生日的禮物多加個“壽”字,如“壽聯”、“壽面”、“壽桃”、“壽酒”等。
行業的語言也有忌諱。行船人最忌說“翻”、“沉”、“破漏”幾個字。因怕翻船、沉船、船破漏,造成財物損失,生命危險。比如,他們在吃整條的蒸魚時,上面的肉吃完了,要吃下面的,他們總是說:“把魚順過來”,避開“翻”字。燒磚瓦的忌說個“敗”字,若是敗窯,便要破家。竹篾平時破竹為片,都用“破”字,逢年過節,便把破改為“犁3”了。賣果子的忌個“糜”字,賣魚鮮的忌個“央”字、“臭”字。其他行業,也各有所忌諱。
潮汕人口語上的許多忌諱,都是從古代一直流傳來的。它的源頭,可能是古代巫師法術與咒語的影響而形成的。它體現了人民趨吉避兇的心理愿望,雖帶有迷信色彩,但卻促進了語言的藝術性,使節日的氣氛更加和諧,人際關系更加融洽,故現在還是有所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