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來,一則新聞在許多領導干部當中激起波瀾:武漢市開展“獅子型”干部大調研,計劃在全市發現和掌握100名左右獅子型干部,選拔使用到克難攻堅的局級崗位上。
何謂獅子型干部?武漢市委給出的答案是:忠誠干凈,思想解放,思路開闊,敢打敢拼,敢于擔當。
事實上,熱切呼喚獅子型干部的,豈止是武漢一地?上到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深化改革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鼓勵探索、大膽實踐,敢想敢干、敢闖敢試,對于“新事物新做法,只要是符合實際需要,符合發展規律,就要給予支持,鼓勵試、大膽改”。下至基層,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國企改革,百姓都期盼有一批帶頭沖殺的急先鋒,破除沉疴痼疾,沖破利益梗阻,在山重水復的改革叢林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我們的事業呈現怎樣的狀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干部的狀態。回首過去5年,為什么許多過去心照不宣的禁區被打破,許多久議不決的難題開始破題,許多眾口難調的改革得以形成共識?關鍵就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理論上提出一系列富有創見的重大思想觀點,在戰略上作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引領性的重大部署,在改革上推出許多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重大舉措。以上率下、奮勇破冰的改革精神,鼓舞一大批獅子型干部大刀闊斧、敢打敢拼,將鐵痕石印般的改革刻寫在年輪深處,把以前碰不得、啃不動的硬骨頭一一砸開,為當代中國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無需回避的是,改革進程中也出現了“上面加油門、中層掛空擋、下面踩剎車”的現象。“中梗阻”的問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不出事但也不干事”的問題,在不同層面不同程度地存在。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魯迅曾說:“前驅和闖將,大抵是誰也怕得做。”這說的是共性的問題。對于獅子型干部來說,想干事就難免有出風頭、好大喜功之嫌,能干事就可能因鋒芒畢露傷及別人,干成事則可能招致羨慕嫉妒恨。
從今天所處的特殊歷史方位看,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后,由于阻力增加、難度變大,出現了一種“不改革不需要理由,改革需要理由”的心態。也就是說,不干事可能不得罪人,多干事反倒容易因為動了人家的奶酪而受到多方責難。
與此同時,隨著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不斷深化,有人擔心,因為強調“于法有據”,改革的大膽探索是不是得收一下了?還有人疑惑,強調頂層設計,是不是基層試點就不能有太多“差異化”?對“摸著石頭過河”的顧慮,讓一些干部創新探索的步伐變得有些遲疑。
綜觀這些心理狀態,有的源自認識誤區,有的則出于利害考量。實際上,這些年來,中央開展各種巡視督查、出臺一系列問責制度,各地紛紛響應中央精神,細化激勵干事、包容失誤、鼓勵擔當的容錯機制,都是在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幫助獅子型干部在干事創業、闖關涉險時有底氣而心無旁騖、有定力而義無反顧。
改革開放之初,切掉膽囊的任仲夷“渾身是膽”,爭到“尚方寶劍”的習仲勛說辦就辦,“要殺頭就殺我”的吳南生大膽突破,留下許多改革佳話。如今,軍隊改革大刀闊斧,司法改革攻城拔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價格機制改革穩打穩扎一路向前,這些成績的取得,同樣有一大批滾石爬坡、不懈探索的領導干部默默奉獻。他們無私無畏、敢打敢拼的精神,闖關奪隘、動真碰硬的氣魄,永遠鐫刻在改革的豐碑上,成為各級領導干部銳意進取的航標。
呼喚獅子型干部,不是說老黃牛精神就不重要了。獅子型干部和老黃牛型干部性格各異,但都是推進改革不可或缺的角色。“現在,我們面臨的時代條件、社會環境和形勢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有些過去不合時宜、現在卻勢在必行,有些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開拓創新。”這樣的形勢是挑戰,也正是有志者大展才華的機會。在今天這個生長夢想、大有可為的激情時代,永遠有顆獅子般的進取心,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勇于排雷,善除荊棘,我們將寫就屬于這一代人的改革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