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彭妙艷
也算走過一些地方了,但從來沒有見過,在百來米的河段上,同時存在時間“譜系”如此分明的三道橋梁。
這“地方”,就是榕城的鐘厝洋村。于是,我把這一奇特的景觀名之為“鐘厝三橋”。當然,這是“對外宣傳”而使用的,將來要把它并入“鐘厝八景”,或者就會根據具體的特色,而稱之為“三橋秋影”“三橋晨韻”之類,現在尚未實際操作。
鐘厝洋的歷史雖然已不算短,但也不能說是多長,可是卻就留下許多可稱獨無僅有的自然、人文景觀。村中部那幾株老榕樹,分成兩組,一組的樹干,鬼斧神工地搭建成一圈大門;一組有枝干橫臥河上,成為名正言順的獨木橋。榕城以多榕成名,但榕城類乎此等榕景的,卻又不多。樹的西側,就是穿行于民居間的古驛道,雖然今已馬蹄聲失,肩輿影稀,但是曾經與之打著照面的民宅與店鋪,依然壁立。這當然也是一景了:“古道秋風”或“驛路史影”。而在它的右側數米處,平行著幾年來春暖花開時游客如堵的碧溪桃韻…… 正在開辟的天福東路穿鐘厝洋村境而過。當年作為潮揭古道重要節點的漁湖鋪遺址,已被分割于大路之北。這里又有一條河流,大概可叫鐘厝洋河吧,自宋代創建,明、清屢有重修,用以貫通古道的,后來被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吉貝浦橋,就橫架于這處感潮的河段上。在它的西面,依次為民國所建的塭橋、近年新建的景觀橋。各橋之間相距都只有幾十米。
溪河兩岸,樹木挺秀,古廟屹立。雖然不見吉貝(木棉),但吉貝浦那陰翳森然的況味猶在,掩映于綠樹碧水之間,沐浴于水聲鳥音之中,排跨于藍天白云投影之上的三橋,于是卓然成景,其中包含著田園的自然、季節的晦明;通衢的活力、都市的繁華。牽挽著江南的秀、遠古的樸,也連貫著過去與未來的種種滄桑與夢境。
鐘厝洋自有它的作為古村的內涵與魅力,而三橋承載的歷史與風情,無疑為之加分,甚至于可以是使它走向更寬廣世界的橋梁。 因為這份“文化”,以天下之大,卻只有它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