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四個走在全國前列”重要要求,建立揭陽非均衡科學技術創新發展體系,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行動目標
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重點突出、運行高效的科學技術創新發展體系,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能力大幅提升。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建成揭陽國家級高新區和普寧省級高新區。2019年開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件以上。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5%左右,力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團體標準達到90項。
——創新主體迅速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在現有基礎上翻番,達到2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達到400家,累計實施技術改造規上工業企業1000家以上。
——創新平臺增量提質。全市新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1-2個,初步建成潮汕(汕頭)廣東省實驗室揭陽分中心,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累計達到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累計達到8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到35個,院士工作站累計達到15個。
——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力爭全市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累計達到2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9家、眾創空間達到9 家,高層次產業創新創業團隊達到10個,擁有若干個在粵東乃至全省有較大影響的孵化育成平臺。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重點產業培育行動
1.加快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集中力量引進培育生物醫藥及大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經濟等七大高端高新產業集群。主攻醫藥、醫療器械和康體養生三大領域,推進普寧英歌山大健康產業園和生物醫藥特色小鎮建設。依托揭東經濟開發區、中德金屬生態城、揭陽產業園,培育和引進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和新材料產業。加快中心城區科技新城、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服務、農業服務、現代旅游服務等服務業,提升中心城區的服務功能。依托惠來濱海工業產業園、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海洋經濟。
2.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進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支持金屬制造、紡織服裝、石油化工、食品、制鞋、模具和電線電纜等優勢傳統產業龍頭企業整合信息、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增強專利技術的創造和運用,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鞏固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龍頭地位,帶動全市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裝產業向設計、文化創意和定制化生產方向發展。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實現金屬制造、塑料制品、紡織服裝、食品生產等傳統支柱產業向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發展。
3.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依托我市農業特色產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現代農業科技園,深入實施“一鎮一品”工程建設,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大力發展綠色、健康和悠閑食品,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動植物疫病監測和防治技術突破,提升農業創新發展能力。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積極推動農業生產與互聯網、物聯網結合。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積極培育星創天地、休閑農業等農業新業態,促進農業向深度廣度發展。到2020年,建成國家級農業科技園1個。
4.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培育國家級孵化平臺,建設高水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引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推動國家產業轉移信息服務平臺(工信部)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引進知名專業網站在我市設立揭陽市“互聯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提升工業設計、檢驗檢測、專利服務、科技金融、科技咨詢等方面的科技服務能力;建設揭陽先進技術轉移中心,加強與高??蒲性核献?,大力引進國內外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推動先進技術產業化。推動科技金融融合發展,設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準備金,設立創新創業投資基金。
(二)實施重點園區培育行動
5.推進重點園區形態升級。按照“生產+研發+生活+產業生態”于一體的發展思路,推進產業園區形態升級。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特色鮮明、規模適度、配套完善”的原則,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園區錯位發展、特色發展。鼓勵園區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以產業孵化、高端研發、職教實訓為主要功能的孵化產業園。
6.加快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按照創建要求和“以升促建”原則,加快構建“一區四園”管理體制機制,理清“一區四園”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中的職能分工;制訂高新區產業發展規劃和戰略發展規劃,引導園區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出臺促進高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為高新區營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到2020年,建成國家級高新區。
7.創建英歌山省級高新區。依托普寧大健康產業,打造大健康產業集群,強化產業發展規劃,強化園區空間布局和政策扶持,著力打造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創新產業集群,創造條件申報省級高新區。以高新區為引領,發揮創新資源集聚效應,帶動普寧區域創新發展。到2020年,建成省級高新區。
8.建設大南海科技園區。推動惠來臨港產業園、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加強前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基礎建設,布局風電、新材料和環境領域的國家級和省級研發機構。
(三)實施重點項目培育行動
9.積極參與省實驗室建設。積極參與潮汕(汕頭)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創建省實驗室揭陽分中心。利用省實驗室開放共享的有利條件和研發創新鏈條,解決制約我市金屬、紡織服裝、石化等傳統支柱產業創新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10.創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引導明陽風電集團創建國家風電新能源重點實驗室,引導康美、巨輪、柏堡龍、利泰、越群等龍頭企業研發中心,聯合重點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創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高端技術創新平臺。鼓勵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組建研發中心,并創造條件升級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到2020年,力爭有1-2所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落戶揭陽,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普遍建有省級研發機構。
11.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依托我市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開展科技攻關,突破一批前沿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形成新的競爭力。
(四)實施重點企業培育行動
12.實施創新型核心龍頭企業培育計劃。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選擇30家創新龍頭企業,實施重點培育,推動揭陽實體經濟龍頭企業扎根揭陽、共創未來。
13.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根據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3年翻番的目標,遴選300家有基礎、有潛力的企業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儲備庫。按照一企一策、分類指導的原則,引導企業逐步補齊短板,達標升級,發展壯大成為高新技術培育入庫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0家。
14.實施企業技術改造行動計劃。把技術改造、新業態新模式與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讓智能化、信息化成為推動企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手段,讓傳統產業煥發生機。到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達到1000家以上。
15.實施質量品牌提升行動計劃。加強標準化和質量建設,分類實施行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行動,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制修訂,形成一批具有揭陽特色的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團體標準。加強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建設,開發和應用產品生產、流通、銷售全過程追溯技術。推動中小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支持核心科技龍頭企業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成立市建立非均衡科學技術發展聯席會議,定期研究全市非均衡科學技術發展工作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體制機制保障。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運用機制,激發各類科技創新要素活力。
(三)科技投入保障。建立市、縣財政科技資金逐步增長機制,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統籌財政資金,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到2020年,地方財政科技投入額度占本級財政支出比例達2%以上。
(四)監測評價保障。實施對各縣(市、區)建立非均衡科學技術創新發展體系實施情況及效果的跟蹤監測,建立年中督查、年終評價制度,形成鼓勵創新、激勵先進的評估機制,確保重大工程、重點任務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