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消息:28日,廣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解讀《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其中,“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產業關聯度高、鏈條長、影響面廣,2019年營業收入合計達15萬億元,是廣東經濟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對廣東經濟發展具有穩定器作用,年產值5000億元以上,立足于“穩”。
“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2019年營業收入合計達1.5萬億元,具有前瞻性、戰略意義突出、附加值高、技術先進、增長潛力大、產業帶動強等特征,年產值在2000億元以內,有高成長性,著眼于“進”。
此前5月18日,省政府出臺《意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農業農村廳、能源局,逐一制定了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
相關負責人表示,“1+20”戰略性產業集群政策文件,是作為“十四五”期間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指導我省戰略性產業集群培育發展,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意見》是“20個行動計劃”的統領性文件,強化頂層設計。20個行動計劃是產業特色鮮明的具體工作指南,強化更具操作性的指導作用。
到2025年,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增速基本同步,成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和穩定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不斷開創新的經濟增長點。
總體來看,“1+20”政策文件是一個有機整體,即從宏觀層面把握戰略性產業集群全局性問題,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抓“雙區”建設的重大機遇,突出抓創新、強主體、拓開放、促融合,促進產業由集聚發展向集群發展全面躍升,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典范;也從中觀層面推進地區錯位發展,推動城市功能定位與集群發展協同匹配;還從微觀層面強調產業鏈內部專業化協作分工,對細化領域發展重點提供指引。彭 琳 李鳳祥
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
南方日報評論員
9月28日,廣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解讀《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以下簡稱“20個行動計劃”)。這是廣東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先機的重大部署,對指導我省“十四五”期間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戰略性產業集群培育發展,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世界產業發展實踐表明,產業集群是產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形態。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蓬勃興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集群化產業布局、網絡化協同創新、群體性技術突破成為產業發展的大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突出先導性和支柱性,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產業體系新支柱。”廣東是全國經濟大省,產業經濟規模質量走在全國前列,區域創新綜合能力多年保持全國第一,但也存在發展支撐點不多、新興產業支撐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高端產品供給不夠、發展載體整體水平不高等困難和問題。要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全國大局中作出廣東努力廣東貢獻,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重要論述精神,自覺擔當使命,勇于攻堅克難,立足全省產業發展基礎和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
總體來看,“1+20”政策文件是一個有機整體。《意見》是“20個行動計劃”的統領性文件,致力于強化頂層設計,構建起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的主框架:“20個行動計劃”由各職能部門牽頭負責,是體現產業特色的具體工作指南,具有更明確的指導作用。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實現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典范的目標,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這個有機整體:宏觀層面上,要站在戰略性產業集群全局性高度,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由集聚發展向集群發展全面躍升;中觀層面上,要圍繞區域分工合理、差異化發展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不斷推進地區間產業錯位發展,推動城市功能定位與集群發展協同匹配;微觀層面上,要強調產業鏈內部專業化協作分工,對細分領域發展重點提供指引,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
《意見》立足廣東實際,謀劃高起點、穩中求進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主要突出“穩”和“進”兩個字。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產業、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關聯度高、鏈條長、影響面廣,對全省經濟發展具有穩定作用,被列為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選擇上,《意見》主要著眼于前瞻性、戰略意義突出、附加值高、技術先進、增長潛力大、產業帶動強等特征,選擇了辨識度高、切口小(產值在2000億以內)、成長性高的若干產業,具體包括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與增材制造、數字創意、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精密儀器設備。
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廣東要緊緊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機遇,用足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改革創新集群治理方式,加大統籌協調和政策支持力度;堅持“創新引領,重點突破”,對標世界最先進水平,不斷提升創新綜合能力,基本解決“卡脖子”問題;堅持“質量為先,綠色發展”,將產業集群建設內容納入各地國土空間規劃,全面增強集群要素保障能力;堅持“目標導向,分類施策”,用好用足現行各類扶持政策,打造一批集群領軍企業、創新型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堅持“開放合作,協同推進”,整合發布產業供需信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集群聯動發展,積極推進產業鏈國際合作。
“智者順時而謀。”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的重大意義,面向“十四五”及更長遠發展,將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作為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先機、提升廣東經濟競爭力的重中之重,真抓實干、久久為功,奮力推動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